農夫在城有點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一通電話,冷不丁就打破了這份壓抑得讓人窒息的寂靜,是毛三友急切的求救來電。毛三友啊,以前是丘西縣外貿公司那個渾身透着朝氣、滿腦子新奇想法的小夥子,響應號召,一腔熱血地扛起了胡蘿蔔加工廠的重擔,想着幹出一番大事業。電話接通,那端傳來他帶着哭腔、幾乎是哀求的聲音:“老經理,麻煩您了,我替 10 萬甘高鎮老百姓求您了!” 就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像一記重錘,“哐當” 一下砸在馬建國心窩上,他眼眶瞬間就紅了,淚水跟決堤的洪水似的,不受控制地奪眶而出,噼裏啪啦地滾落臉頰。他在椅子上像屁股底下紮了針,猛地站起身,椅子和地面摩擦,發出刺耳的聲響,手不自覺地緊緊握住電話,身子還微微顫抖着,往日那沉穩幹練的模樣,在這通電話面前,碎得稀里嘩啦。
還沒等他緩過神來,第二通電話鈴聲又急促響起。一看來電顯示,是有着 “農業書記” 之稱的丘西縣縣委書記明強。這位書記在農業領域那可是響噹噹的人物,幹過的事兒就像一部熱血沸騰的奮鬥大片,刻在丘西縣的土地上。想當年,爲了發展大棚菜,農民兜裏沒錢,技術也不懂,人均收入少得可憐,不過百元,可建一個大棚卻要投六七千元,這在當時簡直就是天文數字啊。大家都畏畏縮縮、不敢動手,可明強書記呢,站在田間地頭,大手一揮,扯着嗓子喊出 “(若有損失)一切損失縣裏擔着” 這般豪情萬丈的話,那堅定的神情、洪亮的嗓音,就像給農戶們打了一劑強心針,讓每個心懷忐忑的人都鼓起了勇氣。他不光膽子大,腦子也活,知道銷售是關鍵,一手抓種植改良,讓蔬菜長得更好,一手抓市場拓展,把菜賣得更遠,雙管齊下,這才讓丘西縣的農業發展得紅紅火火。如今,碰上胡蘿蔔這棘手的困局,他語氣沉穩,可透着不容置疑的決心:“建國啊,這事兒太棘手了,可咱不能眼睜睜看着百姓受苦,我這就開車往松江外貿趕,咱當面合計合計,一定得找出個解決辦法來!” 馬建國聽着,腦袋像搗蒜似的連連點頭,嘴裏應着 “好嘞,好嘞”,額頭也沁出了細密的汗珠,心裏明白這場 “合計” 承載着無數人的希望,可不能掉鏈子。
恰在這時,松江市分管農業的市委副書記趙小蘭的電話也打進來了,馬建國趕忙穩了穩神,深吸一口氣,接起電話。電話那頭,趙副書記沉穩又嚴肅的聲音就像一道不容違抗的指令:“建國總經理,農民的胡蘿蔔賣不出去,咱松江 900 多萬老百姓可都盯着呢,我有責任,可黨和政府把這副重擔交到你肩上了,關鍵時刻可不能掉鏈子啊!” 趙副書記平時務實親和,和馬建國共事的時候,對他挺器重,倆人關係也好,像老朋友似的,很少這麼正兒八經、嚴肅地打電話。此刻,馬建國手握電話,微微彎下腰,就像學生聆聽老師教誨似的,聲音略帶沙啞,卻透着堅定:“趙書記,您放心,我肯定全力以赴,想盡辦法把這事兒辦好。”
此刻的馬建國,感覺喉嚨裏像卡了只蒼蠅,別提多彆扭了。這從天而降、因爲金陽國鬧出來的胡蘿蔔退運事兒,像一悶棍敲在他腦袋上,把他打得暈頭轉向,整個人掉進了愁思的漩渦裏,滿心都是沉甸甸的擔憂,火急火燎地想着咋破這個局。趙副書記那幾句話,聽着輕飄飄,實則重如泰山,按官場老規矩,本應該是分管外經外貿的副市長來協調這事,打電話的,可現在分管組織的副書記親自來電,這在他職業生涯裏還是頭一回。馬建國腦子裏一下子就想起以前某地因爲蒜薹賣不出去,農民堵政府大門,分管領導最後被問責的事兒,光想想,後背就溼透了,冷汗順着脊樑骨往上冒,忍不住打了個哆嗦。他明白,這事處理好了,讓領導滿意,百姓受益,那自然皆大歡喜;可關鍵是這 “處理好” 三個字,咋謀劃、咋落地呢?從毛三友電話裏就能知道,牽涉兩國政府部門,先不說金陽國那邊有多複雜,光是咱華夏國內黨委政府這邊,各級領導都重視起來了,方方面面的事兒、各種權衡利弊都得考慮到,這裏頭彎彎繞繞太多,複雜得很,滋味咋樣,只有親身經歷的人才能懂。
窗外,城市還是熱熱鬧鬧,車像潮水一樣來來往往,可馬建國辦公室裏的這場困局,就像張無形的大網,把好多人的命運緊緊纏在一起,大家都眼巴巴盼着能有個轉機,甘高鎮田野裏的胡蘿蔔,也無聲地盼着能有條出路,故事還在這亂糟糟、複雜得像一團麻的局勢裏繼續,往後咋發展,懸着呢,充滿了未知數,叫人滿心期待又忐忑不安。
喜歡國匠精魂請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國匠精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