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孝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跪坐,代表着一種嚴肅恭謹的禮儀。這種禮儀不僅僅用於臣子面對君王,小輩遇見長輩,僕從遇見主上,即便是在身份地位平等之人也會用跪坐的姿態以示相互尊重。”
“君子見面,當以禮相待。爲表示正式莊重,會在莊重嚴肅的場合採用跪坐的姿勢以示重視。若是在正式場合內,採用其他坐姿,都會視爲對他人的不敬或藐視,會備受批評與指責。像你剛纔那般,兩腳張開,兩膝微曲的箕踞姿態更是對對方的輕視與慢待。”
“像你這樣的莽夫,尚能與農人苟合。倘若你是孟子之妻的話,早就被休了!”
的確,普通百姓之間則要求沒有如此嚴苛,在私下場合或是在家也會偶爾放鬆一下,以箕坐或踞坐的方式活動腿部,得以暫時放鬆。不過由此還差點引發一樁冤案。
孟子曾因偶見“孟子妻獨居,踞。”便向自己的母親稱“婦無禮,請去之。”還好最後被善良明智的孟母成功勸慰,孟子也便打消了休妻的念頭。
跪坐習俗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它體現了中華文明的端莊、謙恭的禮儀風範。人們以跪坐之姿端坐時和氣護身,內外調合,達到一種內心與身體的協調統一。
在君臣會見之時,臣子以謙卑之姿禮拜君王,君王則報以嚴肅恭謹的端正跪坐之禮,這是對“君臣之禮”最爲恰當的表達,同時也表現出古人的處世嚴謹之風。即便是高高在上的君王,若不正襟跪坐也是對諸位臣下的不敬與失禮。
倪土看過有關這方面的研究,跪坐之禮,有其風俗緣由。
古人尚未發明出內衣,因此只着外衣,行動坐臥頗有不便,特別是低身坐下時很容易使身體暴露,因此跪坐的姿態還可以使人免於這樣的尷尬處境。在君臣、公卿、大夫、士人相見之時多正襟危坐,將長衣下襬處妥帖收於膝下,大方又得體。
不過,有學者指出,跪坐之禮催生的是古代的平等文化。因爲先秦時期君王與百官平等跪坐,並無高下之分,只有主次之別,也間接催生了平等自由的百家爭鳴的盛世文化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