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孝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從整個社會看,一個領導的階層如果能追得上社會變遷的速率,這社會也可以避免因社會變遷而發生的混亂。英國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很多人羨慕英國能不流血而實行種種富於基本性的改革,但很多忽略了他們所以能這樣的條件。英國在過去幾個世紀中,以整個世界的文化來說是處於領導地位,它是工業革命的老家。英國社會中的領導階層卻又是最能適應環境變動的,環境變動的速率和領導階層適應變動的速率配得上纔不致發生流血的革命。英國是否能保持這個紀錄,還得看他們是否能保持這種配合。
鄉土社會環境固定,在父死三年之後才改變他的道的速率中,社會變遷也不致引起人事的衝突。在人事範圍中,長老保持他們的權力,子弟們在無違的標準中接受傳統的統治。在這裏不發生“反對”,長老權力也不容忍反對。長老權力是建立在教化作用之上的,教化是有知對無知,如果所傳遞的文化是有效的,被教的自沒有反對的必要,如果所傳遞的文化已經失效,根本也就失去了教化的意義。“反對”在這種關係裏是不發生的。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4G01c.jpg"/>
老明信片上雲南蒙自的鄉村社會
容忍,甚至獎勵,反對在同意權力中才發生,因爲同意權力建立在契約上,執行這權力的人是否遵行契約是一個須隨時加以監督的問題。而且反對,也就是異議,是獲得同意的必要步驟。在橫暴權力之下,沒有反對,只有反抗,因爲反對早就包含在橫暴權力的關係中。因之橫暴權力必需壓制反抗,不能容忍反對。在時勢權力中,反對是發生於對同一問題不同的答案上,但是有時,一個社會不能同時試驗多種不同的方案,於是在不同方案之間發生了爭鬥,也可以稱作“冷仗”,宣傳戰,爭取人民的跟從。爲了求功,每一個自信可以解決問題的人,會感覺到別種方案會分散羣衆對自己的方案的注意和擁護,因之產生了不能容忍反對的“思想統制”。在思想爭鬥中,主要的是陣線,反對變成了對壘。
回到長老權力下的鄉土社會說,反對被時間沖淡,成了“註釋”。註釋是維持長老權力的形式而注入變動的內容。在中國的思想史中,除了社會變遷激速的春秋戰國這一個時期,有過百家爭鳴的思想爭鬥的場面外,自從定於一尊之後,也就在註釋的方式中求和社會的變動謀適應。註釋的變動方式可以引起名實之間發生極大的分離。在長老權力下,傳統的形式是不準反對的,但是隻要表面上承認這形式,內容卻可以經註釋而改變。結果不免是口是心非。在中國舊式家庭中生長的人都明白家長的意志怎樣在表面的無違下,事實上被歪曲的。虛僞在這種情境中不但是無可避免而且是必需的。不能反對而又不切實用的教條或命令只有加以歪曲,只留一個面子。面子就是表面的無違。名實之間的距離跟着社會變遷速率而增加。在一個完全固定的社會結構裏不會發生這距離的,但是事實上完全固定的社會並不存在。在變得很慢的社會中發生了長老權力,這種統治不能容忍反對,社會如果加速地變動時,註釋式歪曲原意的辦法也就免不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結果,位與權,名與實,言與行,話與事,理論與現實,全趨向於分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