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此時期又可分爲四期:第一期是梁惠王稱霸時期,【魏之全盛期,自惠王遷大梁,魏亦稱梁。】亦可說是梁、齊爭強時期。此期自梁惠王元年至齊、魏徐州相王,凡三十七年。
<blockquote>
魏承文侯、武侯長時期之國內建設,【文侯五十年,武侯二十六年,父子前後共七十六年,文侯自正式稱侯(在第二十二年。)以來,亦已五十四年。史記誤短二十二年。】任用李克、吳起諸人,成爲戰國以後第一個簇新的新軍國。【其後吳起入楚、商鞅入秦,皆承襲魏國已成規模而變法。】地處中原,又爲四戰衝要之區。【魏初居安邑,文侯都在鄴;武侯則都魏縣;惠王即位,遷大梁。】自謂承襲晉國,開始第一個起來圖覇;遷都大梁以爭形勢。【此在梁惠王早年,史記誤謂在梁惠土晚年,畏秦而避。其時舊的國際形態已變動,新的國際形態未完成,各國皆遷都以爭形勢。如趙則自晉陽遷中牟,(此中牟在河北。)又遷邯鄲,志滅中山以抗齊、燕。韓則自平遷陽瞿,又遷新鄭,意在包汝、穎以抑楚、魏。秦孝公自雍遷咸陽,以便東侵。宋亦自歸德遷彭城,以承越之衰而圖泗上諸小國,皆是也。】次謀統一三晉,恢復春秋時代晉國之全盛地位。不幸伐趙、伐韓、皆爲齊乘其後。【粱惠王初起即攻趙,圍邯鄲三年,拔之。韓則懾於梁威而相從。齊乘其弊,敗魏桂陵,秦亦乘間取梁河西地。粱不得不仍歸趙邯鄲以和。此爲梁國圖霸初次所受之挫折。其後韓亦不復服梁,梁遂伐韓,爲再謀統一三晉之奮鬥。五戰五勝,韓幾不國,而齊又徐起乘其弊,敗粱馬陵。梁之霸業再挫。】梁既再敗於齊,乃於齊會徐州相王。【史記誤以爲是襄王時。】平分霸業。【當時惟楚自春秋以來已稱王,梁亦先自稱王,至是乃與齊互稱,爲國際相王之開端。自是各國相繼稱王,共凡九國,即梁、齊、楚、秦、宋、韓、趙、難、中山是也。】
</blockquote>
第二期是齊威、宣、湣三世繼梁稱霸期,【齊之全盛期。】亦可說是齊、秦爭強時期。此期自齊、魏相王下迄齊滅宋,凡四十八年。
<blockquote>
齊自田和纂位稱侯,【後魏文侯四十年。】傳兩世,【侯剡與桓公。史記漏田和以前悼子,及田和以後侯剡,凡兩世。故六國表齊年亦多誤。】至威王,兩敗梁國,【桂陵與馬陵。】遂繼梁惠而稱王。【史記誤以爲在宣王世。】其子宣王繼之,國勢大盛。而其時秦亦漸強,【秦孝公用商鞅變法,至子惠王亦稱王,後齊、梁相王九年。】用張儀,專務離間梁、楚以孤齊。【時梁尚強,惠施爲相,主與齊和,梁、齊聯和則可以弭兵息爭。惠王誤信張儀。折而入秦,欲減西顧之慮,東向報齊。又齊、楚方睦,張儀兩使楚,楚懷王亦誤信儀,絕齊入秦。此當時外交上形勢也。史記誤謂在張儀前有蘇秦合縱,並謂蘇秦合縱以趙爲盟主。趙武靈王稱王最在後,其時爲趙肅侯,尚未稱王,無爲盟主資格。又其時大國有九,若東方合縱,應有八國,不應預先排除以後先亡之宋、中山二國。盂子僅言公孫衍、張儀“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以兩人更迭爲秦、梁二國相,在國際形勢上足以引起變動也。蘇秦僅爲燕往來奔走於齊,無牽動國際力量。】於是漸漸造成秦、齊勢力均衡之局面。【秦昭王約齊湣王稱東、西帝,其事未果,正猶梁約齊稱王,皆未果,不敢一國獨稱也。】而齊則志在北進侵燕,南侵宋以自廣。【齊爲第一等強國,故積極的主侵略。齊宣王告盂子“有大欲,欲並諸侯一天下”是也。(齊宣王伐燕,史記誤以爲齊滑王。)秦次於齊,故僅在外交上用手段孤削齊勢。其時若燕、趙欲合縱,當合縱對齊,用不着合縱對秦。至蘇秦時梁勢尚強於齊,故知蘇、張縱橫乃此後策士僞造,非常當時情實。】至齊湣王滅宋,國際均勢破裂,此下遂起大變局。
</blockquote>
第三期爲秦昭王繼齊稱強期,【秦國全盛期。】亦可說是秦、趙爭強時期。此期自齊滅宋下至趙邯鄲圍解,凡二十九年。
<block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