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b>由春秋到戰國的一段鉅變中,最要的,是民間自由學術之興起。</b>
<h4>一、春秋時代之貴族學</h4>
上古學術,其詳難言。據春秋而言,學術尚爲貴族階級所特有。
貴族封建,立基於宗法。國家即是家族之擴大。宗廟裏祭祀輩分之親疏,規定貴族間地位之高下。宗廟裏的譜牒,即是政治上之名分。
大祭前有會獵,【即相傳之“巡狩”。】天子祭禮,諸侯畢至助祭。【“封禪”爲祭天地之禮,惟天子始得祭天地,表示服從者亦畢來助祭,故巡狩、封禪爲古帝王大禮也。】祭後有宴享,表示相互間的聯絡與名分。宗廟的“宰”,和掌禮的“相”,便是主持這些名分的人。臨祭有歌頌,有祈禱,有盟誓。頌詞、禱文、誓書的保存,便成後來之歷史。
宗廟裏的祝史,還兼掌占星候氣,布歷明時,使民間得依時耕稼。【諸侯皆受共主所頒時歷,曰“奉正朔”,故以改歷表示易代與革命。】並記載着祖先相傳的災異及其說明。【如周廟所藏周公金騰,是其例。】
大抵古代學術,只有一個“禮”。古代學者,只有一個“史”。【即廟祝。瞽史司天,祝史司鬼神,史巫司卜筮、司夢,皆廟祝也。故左傳載天道、鬼神、災祥、卜筮、夢特多,由史官職掌如此。】
史官隨着周天子之封建與王室之衰微,而逐漸分佈流散於列國,即爲古代王家學術逐漸廣佈之第一事。
<blockquote>
古者諸侯無私史,祝佗言成王賜魯“祝、宗、卜、史”,【定公四年。】此魯之史也。衛太史柳莊死,獻公告屍曰;“柳莊非寡人之臣,社稷之臣也。”【檀弓】狄入衛,囚史華龍滑與禮孔,二人曰;“我太史也,實掌其祭。”【閔公二年】此衛之史也。齊、晉各亦有史官,書曰“趙盾弒其君”、“崔杼弒其君”、明非史官之君。【故曰;“春秋天子之事。】史官其先皆自周室逐漸分佈於列國。司馬遷自稱先世;“世典周史。惠、襄之間,司馬氏去周適晉。【其時有子頹,叔帶之難。】分散,或在衛,或在趙,或在秦。”【史記太史公自序】昭十五年,周景王謂晉籍談曰;“昔而高祖孫伯黶,司晉之典籍,以爲大政,故曰籍氏。及辛有之二子董之,於是乎有董史。【杜詩;“辛有,周人,二子適晉,爲太史。”】柏常騫去周之齊,【見晏子春秋。】太史儋(dān)去周入秦,【見史記。】晉亂,太史屠黍以其圖法歸周。【見呂氏春秋。】此皆史官由中央流佈列國之事也。【列國有史,先後不同,春秋凡諸侯書卒者,皆有國史以考其世次者也。其不書卒;或國滅,失其本史;或國雖在,而未有史,皆無所考其世次。其世次有入春秋即見者,有近後方有者,此皆史之所起有久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