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blockquote>
禮本爲祭儀,推廣而爲古代貴族階層間許多種生活的方式與習慣。此種生活,皆帶有宗教的意味與政治的效用。宗教、政治、學術三者,還保着最親密的聯絡。
祭禮的搖動,即表示着封建制度之崩潰。
<blockquote>
春秋時魯有郊禮,此天子之禮也。【魯人則謂成王所以賜周公。】季孫氏祭泰山,此諸侯之禮也。八佾舞於庭,三家者以雍徹。
</blockquote>
一切非禮,逐漸從貴族之奢僭中產生。一方面貴族對禮文逐次鋪張,一方面他們對禮文又逐次不注意,於是貴族中間逐漸有“知禮”與“不知禮”之別,遂有所謂學者開始從貴族階級中間露眼。
<blockquote>
春秋時代貴族階級之逐步發展,其禮節儀文之考究,可以列國君卿間以賦詩相酬答之一事證之。見於左傳者,賦詩凡六十七次。始於僖公,【僖一次,文九次,成二次。】盛於襄、昭,【襄二十九次,昭二十五次。】,而衰歇於定、哀。【定一次,哀無。】子犯告晉文公曰;“我不如趙衰之文,請使衰從。”此後因列國間會聘頻繁,於是各國間遂產生一輩多文知禮之博學者,如晉有叔向,齊有晏嬰,鄭有子產,宋有向戌是也。
</block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