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blockquote>
袁紹喪母,歸葬汝南,會者三萬人,其盛況不下陳寔。又母喪禮畢,追感幼孤,又行父喪。其去官而歸,車徒甚盛。許劭爲郡功曹,紹入郡界,曰:“吾豈可使許子將見。”謝車徒,以單車歸家。公孫瓚與劉備同受學於盧植,爲郡吏,太守劉君坐事徙日南,瓚身送之,自祭父墓,曰:“昔爲人子,今爲人臣,送守日南,恐不得歸,便當長辭。”劉表,“八及”之一,在荊州,允爲一時名士所歸趨。
</blockquote>
國家本是精神的產物,把握到時代力量的名士大族,他們不忠心要一個統一的國家,試問統一國家何從成立?
當時士族不肯同心協力建設一個統一國家,此亦可分兩面說:一則他們已有一個離心的力量,容許他們各自分裂。二則他們中間沒有一個更健全、更偉大的觀念或理想,可以把他們的離心力團結起來。
離心力的成長,大體爲兩漢地方政權所演變。
<h4>三、離心勢力之成長</h4>
<b>(一)地方長官之權位</b>
兩漢地方行政長官,即郡太守。【太守之下,爲縣令或縣長。】其地位本甚高,秩二千石。【與中央政府之九卿略相等。】平時得召見,【天子有事,用賜璽書。】高第【成績好者。】得入爲公卿。【如張蒼、申屠嘉等。東漢益重,或自尚書、僕射出典一郡,或自典郡入爲三公。】在郡得自闢屬官,【掾屬限用本郡人,惟三輔得用他郡人。】得自由主持地方之政事,得自由支配地方財政,【惟每歲盡,須派員至中央(丞相府)上計,“計簿”即治理成績之統計與報告書也。】得兼地方軍政。【西漢有郡尉,爲地方武官,而轄於太守。東漢省之。】
兩漢的郡太守,權位既重,並得久任,儼如古代一諸侯,所異者只是不能世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