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戶籍分九等,共三本。一留縣,一送州,一送戶部。【此爲租、調之根據。】
計帳預定翌年之課役數。【此爲庸之根據。】
武德六年制,“每歲一造帳,三年一造籍”。【州、縣留五比,尚書省留三比。】
凡戶口之新附、除籍、絕逃、籍沒,田畝之應退、應授,均須逐年認真辦理。【此即政府上下對此制度必先有一番精神,更不可無一種相當之意識也。】
<blockquote>
杜佑通典以隋國計之富足,歸功於高熲建輸籍之法。按:熲在煬帝時奏:“人間課稅,雖有定分,年常徵納,除注恆過多。長吏肆情,文帳出沒,既無定簿,難以推校。乃爲輸籍之樣,請遍下諸州。每年正月五日,縣令巡人,各隨近五黨、三黨共爲一團,依樣定戶上下。”帝從之,自是奸無所容。則熲之輸籍法,正有賴於詳密周勤之吏治。
</blockquote>
唐自武后亂國以來,民避徭役,逃亡漸多。田移豪戶,官不收授。【其時已有括正戶之舉,見蘇瑰傳。】
到玄宗開元八年,乃重頒庸調法於天下。【制度廢弛而求以法令挽回,苟不能喚起推行此項制度之精神與意識,則亦徒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