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終元世非蒙古而爲丞相者止三人。【內一系回回人,漢人爲史天澤、賀惟一二人。史在世祖時。賀則已在順帝時,初以爲御史大夫,猶賜姓拓跋,改名太平,而始得之。金史文藝傳謂:“世宗、章宗之世,庠序日盛,士由科第位至宰輔者接踵,以元方之蔑矣。”】
世祖時,南人間有臺省者。成宗以後,臺省有漢人,無南人。
至元以下,執政大臣多由吏進。【虞集經世大典敘錄:“元入官之制,自吏業進者爲多,卿相守令於此焉出,故補吏法最爲詳密。”蘇天爵滋溪集亦謂:“國家用人,內而卿士大夫,外則州牧藩宣,大抵多由吏進。”】中州小民粗識字能治文書,得入臺閣共筆札,積日累月,可致通顯。【士人則見用者益寡。】南人地遠,不能自至於京師,其士人又往不屑爲吏,故見用者尤寡。【餘闕語,見續通典二十二。】
<blockquote>
餘闕謂:“因此南北之士,亦自町畦相訾,甚若秦、晉不可同中國。故夫南方之士微矣。”可見當時中國士人在政治上地位特微,而南方士人的地位更微。又按:金世亦有漢人、南人之分。先取遼地人爲漢人,繼取宋河南、山東人爲南人。金世宗謂賀揚庭曰:“南人獷直敢爲,漢人性奸,臨事多避難。異時南人不習詩賦,故中第者少。近年河南、山東人中第者多,殆勝漢人”。謂:“漢人性奸,臨事多避難”者,以其人久陷異族,受迫茹荼之久,而德性漸墮也。謂“河南、山東人不習詩賦”者,其士人高門多隨宋南遷,留者或者遭屠割之慘,或抱種姓之痛,不願應試,故若習詩賦者轉不如在遼漢人之多。及金人統治漸久,漢化漸深,而河南、山東人亦漸起而與之合作耳。
</blockquote>
順帝時,【至正十三年以江淮兵起。】始詔:“南人有才學者得依世祖舊制,中書省、【總政務者。】樞密院、【秉兵柄者。】御史臺【司黜陟者】皆用之。”【然順帝時南人入中書省惟危素一人。又韓元善傳:“丞相托克託奏事內廷,以事關兵機,元善及參知政事韓鏞皆漢人,使退避。”則仍參用其名,排拒其實。丞相伯顏並有“盡殺張、王、劉、李、趙五姓漢人”之請。】地方行政長官,其先均由世襲。
<blockquote>
世祖時,廉希賢疏:“國家自開創以來,凡納士及始命之臣,皆定世守。至今將六十年,子孫皆奴視其部下。郡邑長吏,皆其壯僕。此前古所無。”
</block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