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張居正屢言祖宗法度,謂:“本朝立國規模與前代不同。宋時宰相卑主立名,違道幹譽之事,直僕之所薄而不爲者。”又曰:“迂闊虛談之士,動引晚宋衰亂之政以抑損上德,撟扦文綱。不知我祖宗神威聖德,元與宋不同。哺糟拾餘,無裨實用。”蓋中國自宋以下,貴族門第之勢力全消,宋儒於科舉制度下發揮以學術領導政治之新精神。尊師相,抑君權,雖亦有流弊,要不失爲歷史之正趨。明太祖、張居正則皆此潮流下之反動也。【黃宗羲明夷待訪錄置相篇,謂明“閣下之賢者盡起能事則曰法祖,非爲祖宗必足法,其位既輕,不得不假祖宗以壓后王,以塞宮奴。”若張居正此論,則又假祖宗以抗朝議亦。既不敢以師相自居,即不得爲大臣。無論何事,非託王命,則只有上述祖旨也。】
</blockquote> <h4>三、廢相後之閣臣與宦臣</h4>
明代廢相以後,析中書政歸六部。
<blockquote>
去中書省,特存中書舍人,爲七品官,職書翰而已。去門下省,特存給事中,雖七品官,而有封駁之權。尚書省不復設令、僕,升六司尚書分爲六部,秩二品。
</blockquote>
以尚書任天下事,侍郎副之。六部之上,更無領袖,而天子總其成。
<blockquote>
其外有都察院司糾劾,通政司達章奏,大理寺主平反,爲九卿。然惟都察院權較重,並六部尚書爲七卿。明官蓋有卿而無公。【明初立中書省總文治,都督府統兵政,御史臺振紀綱,略師漢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分職之意。及罷中書省,同時罷御史臺,(後更置都察院。)又分大都督府爲五,而徵調隸於兵部。外省設都、布、按三司,分隸兵、刑、錢穀,而考覈聽之府部。如是則吏、兵、戶三部之權稍重,而總裁則歸之皇帝也。】
</block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