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blockquote>
而監杖用內官,行杖用衛卒,遂使士大夫懸命其手。
而尤甚者在使內監審獄。【此如漢之黃門北寺,而酷毒恐猶過之。】
<blockquote>
史稱:“成化以後,凡大審錄,太監齋敕,張黃蓋,於大理寺爲三尺壇,中坐。三法司左右坐。御史中郎以下捧牘立,唯諾趨走惟謹。三法司視成案有所出入輕重,俱視中官意,不敢稍忤。”
</blockquote>
宋太祖懲於唐中葉以後武人之跋扈,因此極意扶植文儒。明太祖則覺胡元出塞以後,中國社會上比較可怕的只有讀書人。【功臣、宿將多以誅死,兵卒多以散歸田畝。】但是所謂傳統政治,便是一種士人的政治。明太祖無法將這一種傳統政治改變,【這是廣土衆民的中國爲客觀條件所限的自然趨向。】於是一面廣事封建,希望將王室的勢力擴大。【古代封建只如後世一小縣,故可以宗法統治。後人封建,連州接郡,依然是一中央政府之縮影。於封建區域內,依然得用士人政治,非一宗一族所能統。】
一面廢去宰相,正式將政府直轄於王室。【秦、漢以來中國政治之長進,即在政府漸漸脫離王室而獨立化,王室代表貴族特權之世襲,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進退,而宰相爲政府領袖,君權、相權,互爲節制。李德裕謂:“宰相非其人,當亟廢罷,至天下之政,不可不歸中書。”宋蔡承禧神宗時上疏:乞除命大臣、臺諫之外,事無鉅細,非經二府(中書、樞密)不得施行。”此中國傳統政治之精神也。明祖惡宰相弄權,謂可以篡奪王室之統續,故深忌之。】既不能不用士人,【宗族同姓不足恃,軍人而非宗室更可慮,宦官、外戚則明祖早見其更不可用。而當時士人在社會上之勢力,亦更非漢、唐、宋初年可比。除非如蒙古、滿州爲整個部族之統治,(然亦需借用社會士人力量合作。)否則一姓一家舍援用士人,即無他道。】遂不惜時時用一種嚴刑酷罰,期使士人震懾於王室積威之下,使其只能爲吾用而不足爲吾患。【及王威漸弛,則以太監代帝王。】
這是明太祖一人的私意。一人的私意,不足以統治一個天下,只有使明代的政治,走上歧途。
<block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