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惟此制本爲一種亂世變通權宜的辦法,一到西晉,全國統一各地方政權,均已恢復,而九品中正制依然推行,則流弊自所難免。第一、全國各地人才,多必奔湊中央,廣事交遊,博取名譽,希望得中正好評。如此則失卻漢代安心在地方政府下懇切服務之篤實精神。第二、九品簿不論已仕未仕,一概登列,亦有未經實際政治磨練之名士,品第在上中高級,彼即存心一躍便登高位,不願再從下級實際政治上歷練,如此更易長其浮竟虛華之風氣。第三、漢代用人選舉與銓敘分別,選舉僅爲入仕之途,必待其正式入仕後,再憑實際政績,由政府銓敘升黜。九品制則全憑中正名冊。此項冊籍,每三年改換一次,名譽佳者升,名譽劣者降,吏部憑之遷黜。如此則人人都驚於外面虛譽,在其職位上服務成績實際甚差,而轉得美名,品題升遷。而埋首服務,實際政績雖佳,因不爲中正所知,而反成降黜。如此之類,在所不免。因此魏晉以下人,全務清談虛名,不能像漢代吏治風尚厚重篤實,此制實大有關係。至於中正而不中正,此乃人事,不關制度,可不詳論。

就上所述,可見每一制度,斷不能十全十美,可以長久推行而無弊。每一制度,亦必與其他制度相配合,始能發揮出此制度本身之功效。九品中正制之創始,用意並不差。而其時門第勢力已成,六朝以來,此制遂轉成爲門第勢力之護符。雖多經反對,終未能徹底改革。其時人才政風之不如西漢,此制實有影響。

隋、唐統一,將此制完全廢棄。當時亦有主張恢復漢代鄉舉裏選,仍將察舉權交付於各地行政首長者。然在漢代,此制己有流弊。地方長官選舉不實,權門請託,營私濫舉,因而選舉之後,不得不再加以政府一番考試檢核。則何如徑廢長官察舉一手續,完全公開,由各地人民自量智能,自由呈報,徑由政府考試錄用?此爲中國史上正式由選舉制轉入考試製之由來。我們若認漢代爲中國歷史上考試製度之先行時期,則隋、唐是中國歷史上考試製度之確立時期。漢代是選舉而附帶以考試,隋、唐則完全由考試來代替了選舉。

但唐代用人,亦並不全憑考試,仍有學校出身一項。然學校按年受業,年滿即無不畢業而去。考試是公開競選,亦可有永遠應考而不獲中選者。因此社會重視考試,不重視學校。人才競求於考試中露頭角,於是學校制度漸漸不爲人才所趨向。唐代考試,又分兩步,先由禮部主考,錄取後未能即登仕途,須再經吏部試,纔始正式錄用。考試既在獲取人才,則自難專憑一日之短長,因此唐代考試,極爲寬放。應試人到中央,往往各帶其平日詩文著作,先期晉謁中央長官中之負有學術文章大名,爲當時所重者,如韓昌黎之流。此項著作,名爲公卷,若果才華出衆,中央長官中之學術名流,先爲扮揄揚,則到考試發榜定可錄取。

唐代考試,主取知名之士。亦有主考人自守謙抑,認爲對此屆考試,應考人平日學問文章造詣所知不詳,可以託人代爲擬榜,唐代名此爲“通榜”。最有名的,如袁樞應舉,主考人杜黃裳懇擬榜第,袁樞即自列爲第一名狀元,一時推服,傳爲嘉話。當知國家考試,本爲求取人才。服務政府之官長,如確知應考人中有傑出之士,先爲延譽,並非即是營私通關節。主考官苟自問對學術界新進人士,所知不熟,託人代定榜第,亦並非即是顢頇不負責。中國傳統政治,另有一番道德精神爲之維繫主持,種種制度,全從其背後之某種精神而出發,而成立。政府因有求取人才之一段真精神,纔始有選舉制度與考試製度之出現與確立。若政府根本無此精神,則何從有此制度?

西方近代民主政治之起源,正因當時政府並不注意民情,一意征斂,民衆遂要求政府許納稅人推舉代表,審查預算,通過稅額,可覆核其決算,如是推演而成今日彼方之所謂政黨政治。中國政府,則自漢以來,即注意在全國各地求取人才,共同參政。而且整個政府,即由此輩求取的人才所組織。除卻皇帝外,政府中人,自宰相以下,全由各地選舉考試而來。所以唐代有人說,禮部侍郎權重於宰相。因宰相亦必經國家公開考試錄取,然後得歷級遷升,做成宰相。而考試權則掌在禮部侍郎手裏,非經禮部侍郎之手,絕進不得仕途,做不成宰相。這豈不是禮部侍郎權重過了宰相嗎?若不明白中國這一番傳統精神,而空論其制度,則斷不能明白得此各項制度之真相真意義所在。同樣道理,我們若沒有西方人那番精神,而憑空抄襲他們的制度,亦決不能同樣獲得他們那種制度之成效。

唐代考試主要偏重詩賦,此層亦有種種因緣。最先亦如漢代對策般,就現實政治上大綱大節發問。但政治問題有範圍,按年考試,應舉人可以揣摩準備,說來說去,那幾句話,不易辨優劣高下。詩賦出題無盡,工拙易見,雖則風花雪月,不僅可窺其吐屬之深淺,亦可測其胸襟之高卑。朱慶徐《上張水部》詩:“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此是當時謁舉送公卷,乞人評定附上的一首小詩。但設想何其風流,措辭何其高潔。詩賦在當時不失爲一項最好的智力測驗與心理測驗的標準。

唐代科舉最要者有兩科:一是進士科,以詩賦爲主。一是明經科,則考經義。但所考只是貼經墨義。貼經是把經文貼去幾字,令其填補。墨義是就經文上下句,或註疏中語出題,令其回答。此亦是測驗之一種。但專習一經,字數有限,幾年即可成誦,亦不易辨高下,定人才。大抵唐代考進士,旨在求取真才。考明經,則旨在獎勵人讀經書。進士如漢代之賢良,明經如漢代之孝廉。唐代社會重視進士,進士科遂爲人才所趨,明經則爲人卑視。人才既羣趨進士科,自然政府也只有重用進士。因於此項制度之繼續推行,而社會好尚,都集中到詩賦聲律,所謂:“文選熟,秀才足。文選爛,秀才半。”此係事勢所趨,並非政府有意用此無用之詩賦文藝來浪費人精力,埋沒人才。後人不解,自生曲說。此與當時推行此制度之原意,並不相干。

但唐代的考試製度,也不免有流弊。在漢代先經國立大學一番教育,再經地方服務之練習成績,經察舉後再加以考試,求取人才,凡分三項步驟。唐代則專憑考試一項,自不如漢人之精詳。惟唐代初期,大門第勢力方盛,子弟在大門第中養育成長,既經家庭嚴肅之禮教,如柳氏家訓之類,又有政治上之常識,如南朝所傳王氏青箱之例,由此輩青年參加考試,易於成材。考試製度僅是一種選拔人才之制度,而非培養人才之制度。自經此項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會,窮苦子弟,棲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躍登上第。漸漸門第衰落,整個政府轉移到平民社會手裏。但此等平民,在先並未有家庭傳統之禮教,亦更無政治上之常識,一旦僅憑詩賦聲律,崛起從政,第一是政事不諳練,第二是品德無根柢,於是進士輕薄,遂成爲當時所詬病。當知在門第教育下,附加以一種考試,故見考試之利。現在門第衰落,更無教育培養,僅憑考試選拔,則何從選拔得真才?可見僅憑某一項制度,少卻其他制度之配合聯繫,該項制度亦難有大效。

其它小說推薦閱讀 More+
修羅狂神

修羅狂神

奮筆潑墨
《修羅志》總編,八大武神之一的狂神,在神界天梯隕落後,重生在紫來學院的廢物楚凡身上,從此,楚凡吊打天才,腳踩強者,教訓大佬,踏上了一條裝逼之路!
其它 完結 111萬字
失心前妻很搶手

失心前妻很搶手

葉微舒
關於失心前妻很搶手:姑姑的無情迫害,爲逃避黑衣人的追殺,她闖進了他的生命中。清晨,牀單上的一抹嫣紅刺痛了他的眼,嘴角揚起一抹諷刺。“你有什麼資本跟我談條件?機會……你已經浪費了!”拍賣會上,她淪爲貨物被任意販賣,他從天而降,送上豪門盛寵。當那個酷似的女子站在她眼前的時候,她才明白,她只不過是一個替代品!僅此而已!懷着骨肉她踏上飛機絕塵而去!當飛機在高空遇難,她九死一生,他卻成了別人的新郎!四年後
其它 連載 0萬字
無限升級遊戲

無限升級遊戲

暗夜公主
曹秋瀾是純陰之體,爲了保命,養大他的老道士在死前給他結了一門冥婚。 有一天,和老攻悠然自在生活在小道觀裏每日修行的曹秋瀾收到了一個來源不明的快遞。 快遞裏是一隻強制認主的流氓手錶,恐懼之主和無限恐怖遊戲的
其它 完結 138萬字
完美耦合[男A女O]

完美耦合[男A女O]

九階幻方
林紙穿越到星際時代,變成了女O,原主不止身嬌體軟,還混進聯盟最好的帝國機甲學院,達成了學院幾百年未有的門門課程墊底的究極成就。 身無分文,餓到半死,就快要被趕出學院時,林紙忽然發現,這裏的每一種機甲,從學
其它 完結 85萬字
絕色風華

絕色風華

匿名
《絕色風華》是匿名精心創作的辣文。這是一個關於愛、友情、成長和冒險的故事,這個故事充滿了想象力和奇幻色彩,同時也蘊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共鳴,它會讓讀者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無限可能,適合所有年齡段的讀者閱讀。守護中文實時更新絕色風華最新章節並且提供無彈窗閱讀。
其它 完結 0萬字
三國:我不是曹睿

三國:我不是曹睿

李一振
喝着桂花米酒,喫着洛水鯉魴,這大魏皇帝真如神仙一般。曹睿本不想管這撿來的大魏江山,但無奈三國紛爭,國力不濟,讓人無心享樂。內有曹氏宗親漸漸凋零,司馬一族野心磅礴。外有西蜀諸葛屢屢北伐,江東孫權割據難..
其它 連載 218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