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錢穆《國史新論》中國文化傳統之演進
我們先問一句,什麼叫文化?這兩個字,本來很難下一個清楚的定義。普通我們說文化,是指人類的生活,人類各方面各種樣的生活總括匯合起來,就叫它做文化。但此所謂各方面各種樣的生活,並不專指一時性的平鋪面而言,必將長時間的綿延性加進去。譬如一人的生活,加進長時間的綿延,那就是生命。一國家一民族各方面各種樣的生活,加進綿延不斷的時間演進,歷史演進。便成所謂文化。因此文化也就是此國家民族的生命。如果一個國家民族沒有了文化,那就等於沒有了生命。因此凡所謂文化,必定有一段時間上的綿延精神。換言之,凡文化,必有它的傳統的歷史意義。故我們說文化,並不是平面的,而是立體的。在這平面的、大的空間,各方面各種樣的生活,再經歷過時間的綿延性,那就是民族整個的生命,也就是那個民族的文化。所以講到文化,我們總應該根據歷史來講。
什麼是中國文化?要解答這問題,不單要用哲學的眼光,而且更要用歷史的眼光。中國文化,更是長時期傳統一線而下的,已經有了五千年的歷史演進。這就是說,我們國家民族的生命已經綿延了五千年。但是這五千年生命的意義在哪裏,價值在哪裏呢?這好像說,一個人活了五十歲,他這五十年的生命意義何在?價值何在?要答覆這問題,自該回看他過去五十年中做了些什麼事,他對於社會、國家、人類曾有些什麼貢獻,他將來還有沒有前途。我們同樣用這種方法來看中國民族,這五千年來它究竟做了些什麼,它在向哪一條路跑。如我們日常起居生活,都有他的目的和意義,如是一年兩年,三年五年,天天老是這樣操作着,他定有一個計劃。如果他的計劃感到滿足完成了,那他又將生出另外一個想像。中國近百年來所遭遇的環境,受人壓迫,任人蹂躪,可謂痛苦已極。假如有一時候,中國人又處在獨立自由,國勢興隆,幸福康樂的環境下,再讓他舒服痛快地過日子,那麼這時候,它又將怎樣地打算呢?他會又想做些什麼呢?要解答這問題,我們就要看中國文化本來是在向哪一條路走。這就說到了一個國家民族文化內在的性格。中國人現在不自由,不平等,國勢衰弱,遭人壓迫,事事都跟着人家後面跑,那是暫時事,難道中國人五千年來都在跟着人家腳後跟的嗎?就算是如此,難道它心中就真的沒有一條路線一個嚮往嗎?一個人在他的生命中,定有他自己所抱的希望與目的。如果沒有了,那麼他的生命就毫無意義與價值了。國家民族也如此。我們中國既經了五千年曆史,他到底在向着哪一條路跑的呢?這是我們要明瞭的第一點。第二點,它究竟跑了多少路?曾跑到了它的目的沒有?還是半途停止了?這就如我們常說的中國文化衰老了嗎?已經死了嗎?我現在就想用歷史觀點來講明這一些問題。
中國文化傳統,是有它的希望和目的的。我們現在只要看它在哪條路上跑,到底跑了多少遠,是繼續在進步呢?還是停住不再向前了?還是轉了方向,拐了彎?我們講中國文化傳統演進,就該注重在這些問題上。因此我此刻所講,雖是已往的歷史,但可以使我們瞭解中國現在的地位,和它將來的前途。
再換一方面說,我們如果要寫一本中國文化史,究竟應該分幾期來寫呢?歷史本不能分期,好像一條水流不能切斷,也像人的生命般不能分割。但我們往往說,某人的一生,可以分成幾個時期。像說某人第一時期是幼年在家期,第二是青年求學期,第三或是從事革命期,第四第五是什麼時期等。我們若將他這樣地分成幾個時期了,我們自可知道他曾希望做些什麼,又完成了些什麼。我也想將中國文化史分成幾期,來看它循着哪一條路走。但分期實在很難,我們先得要看準它所走的路線,才能決定怎樣去分程。我個人想,把中國文化從有史起到現在止,分爲三期。秦以前爲第一期,秦以後到唐爲第二期,唐以下到晚清爲第三期,現在則是第四期開始。這樣分法,我想諸位無論是學歷史的,或不是的,都會感到,這是很自然的一種普通一般的分法。我們普通談中國史,大都說秦以前的學術思想最發達,最好,秦以後就衰落不興了。又有些人說,漢、唐時代的政治和社會都很富強隆盛,有成績,唐以下宋、元、明、清各代就都不成了。由這裏,可見普通一般人,大都也將中國史分成這幾段。
二
說到中國文化,如果我們想把世界上任何民族的另一種文化來作比,盡不妨是很粗淺,很簡單,但相互比較之後,便更容易明白彼此之真相。我想最好是把歐洲文化來作比。因爲如巴比倫、埃及等,現在都己消失,他們的生活,似乎沒有什麼力量,因此也沒有綿延着很長的歷史,只在某一時間之內曾飛煌騰達過,但不久即消失,猶如曇花一現,不能久遠。若論能長時間奮鬥前進的,從目前說,只有兩個文化,一是中國,一是歐洲。我們若把此雙方互作比較,便可見許多不同的地方。
歐洲歷史,從希臘開始,接着是羅馬,接着北方蠻族入浸,輾轉變更,直到今天。他們好像在唱一臺戲,戲本是一本到底的,而在臺上主演的角色,卻不斷在更換,不是從頭到尾由一個戲班來扮演。而中國呢?直從遠古以來,堯、舜、禹、湯、文、武、周、孔,連臺演唱的都是中國人,秦、漢、隋、唐各代也都是中國人,宋、元、明、清各代,上臺演唱的還是中國人,現在仍然是中國人。這一層便顯然雙方不同了。再說一個譬喻,中國文化和歐洲文化的比較,好像兩種賽跑。中國是一個人在作長時間長跟離的跑。歐洲則像是一種接力跑,一面旗從某一人手裏依次傳遞到另一人,如是不斷替換。那面旗,在先由希臘人傳遞給羅馬,再由羅馬人傳給北方蠻族,現在是在拉丁條頓民族手裏。而有人卻說,說不定那面旗又會由斯拉夫民族接去的。而且他們這面旗,也並不是自己原有的,乃是由埃及人手裏接來的。
所以中國文化和歐洲文化相比,有兩點不同。第一,就時間綿延上講,中國是由一個人自始至終老在作長距離的跑,而歐洲是由多人接力跑。第二,就空間來說,歐洲文化,起自希臘、雅典,由這個文化中心,向四周發散。後來希臘衰微,羅馬代興,文化中心便由希臘搬到羅馬,由羅馬再向四周發散。因此他們在歷史演進中的文化中心,也從一個地方另搬到別一個地方,依次地搬。到近代列強並立,文化中心也就分散在巴黎、倫敦、柏林等地方,再由這幾個中心各自向四周發散。所以西方文化,常有由一箇中心向各方發散的形態。而且這些文化中心,又常是由這一處傳到那一處。這種情形,連帶會發生一種現象,就是常有文化中斷的現象,在這裏告了一個段落,然後在別處再來重演。中國文化則很難說是由這一處傳到那一處,我們很難說中國文化是由山東傳到河南,再由河南傳到陝西,由陝西傳到江西,由江西傳到江蘇,如是這般地傳遞。中國文化一擺開就在一個大地面上,那就是所謂中國,亦即是所謂中國的體了。關於這一點,在古代歷史上,似乎已難加詳說。但到了春秋時代,中國文化已經很明顯地平擺在中國的大地面上了。有體便有用。試看當時齊、晉、秦、楚各國散居四方,而一般文化水準都很高,而且可說是大體上一色的。這就可見中國文化水準在那時早已在一個大地面上平鋪放着了。我們不能說漢都長安,漢代文化就以長安爲中心,再向四面發散。當時的長安,不過是漢代中央政府所在地,人物比較集中,卻不是說文化就以那裏爲中心,而再向四周發散。所以中國文化乃是整個的,它一發生就滿布大地,充實四圍。而歐洲文化則系由一箇中心傳到另一箇中心,像希臘傳到羅馬,再傳到東羅馬。因此西方文化可以有幾個中心變換存在,而中國文化則極難說它有一箇中心,我們很難說某一地點是中國文化的中心。因此西方文化可說它有地域性,而中國文化則決沒有地域性存在。許多地方,在歷史中,根本沒有做過政治中心,但始終在文化大體之內,有其相等極高的地位。這種比較,是從雙方外面看,很簡單很粗淺地相比較,而約略作爲如此說。爲什麼我們要把西方文化來和中國文化如此相比呢?因爲這一比,就可以看清楚我們自己的文化發展,到底是什麼一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