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笛MAG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以前,不,應該是現在的教科書有句愛迪生的名言,說“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
話是沒錯,不過,這句話其實沒有說完,教育部門刻意把後半句省略了,而這句話其實後半句纔是點睛之筆,而那半句話就是:“但那百分之一的靈感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還要重要。”
看看,這後半句話纔是最主要的話啊,前面那半句不過是鋪墊而已,實際上愛迪生說這句話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要強調靈感的重要性,並且做事情要堅持但不盲目。
其實,也不能盲目埋怨教育部門擅自更改,去斷章取義。如果只看這句話前半句,自然是教育大家要多努力,要發揚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強調後天勝先天。這在某種程度上說,或者在當時的環境下,實際上也是有積極意義的。
要知道,在80年代,改革開放剛起步,大家的思想還比較保守,大多停留在以前那種戰天鬥地排除萬難一切皆有可能的階段,且教育也比較僵化,還是填鴨式教育,而當時全國的識字率普遍不高,很多女青年還叫做“識字班”,人們對一些有歧義句子的理解力往往不高。教育部門之所以不把後半句一起宣傳出來,就是怕很多人誤解,認爲主觀能動力不是主要的。
說句實話,單純就學習來說,在大多數人智力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後天的努力的確是最主要的,畢竟所謂的天才,必須是要到一定高度才能顯現出來的,如果你還沒有達到那個高度,也就是如果你有天賦,但卻不努力,也是白搭,《傷仲永》的故事,說的就是這個。
但,不管如何,有天賦就是有天賦,特別在音樂領域裏,天賦往往是決定性的因素,而一個人有沒有音樂天賦,往往在一開始就能看出來。
圍棋界有一句話,二十歲不成國手,終身無望,其實音樂界也差不多,甚至要更早。
這種天賦怎麼看呢?很簡單,一般看有沒有音樂天賦也不難,無非就是看你能達到音樂三個境界中的哪一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