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黎明前的黑暗 (第1/9頁)
基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b>——查理一世專制時期(1629~1640)</b>
<b>議會定於11月3日開幕。有人曾力勸勞德另定開會日期,因爲這一天是個不祥的日子,亨利八世曾於11月3日召開議會,結果開會時死了紅衣大主教沃爾西,閉會時許多寺院被毀。勞德沒有理會這些預言,因爲他已感到疲憊,所以和國王一樣,輕率地將未來交給機運。當時,勝利者與失敗者都不曾猜到後來的結果。</b>
<h3>政治與宗教的雙重專制</h3>
<b>將政府機構看作試驗品,認爲可以隨時更換,是世上最危險的事情。查理就犯了這樣的錯誤。他曾試圖和議會同心協力地治理國家,卻又深信:如果議會不聽話,他也完全能夠拋開議會,自己把國家治理好。他魯莽地當起專制君主,宣佈要堅持專制統治,同時又充滿信心,如果將來有必要,他隨時可以再回頭利用議會。</b>
<b>他身邊最有才幹的樞密顧問官和大臣都抱有同樣的看法。此時,無論是查理,還是他的左右,都並不打算永久性廢除英國的舊法律和偉大的樞密院。他們目光短淺,胸無大志,傲慢無禮,卻並非不懷好意。他們所說的話,甚至所做的事,都沒有心中所想的那麼大膽。他們說,國王曾對人民表現出公道仁慈,做過許多讓步,但下議院太難滿足。他們要求國王成爲他們的附屬品,這一點國王辦不到,他若遷就便不再是國王了。當國王與議會無法取得一致的時候,議會理應讓步,因爲國王纔是國家唯一的統治者。既然下議院不肯讓步,國王就只能拋開議會,自己治理國家。人民遲早會明白這件事情的必要性;然後議會也能明白過來,並變得更加明智。到了有需要的時候,國王自然會再召開議會,誰也無法左右他的決定。</b>
<b>宮廷比內閣更缺少遠見,只以爲解散議會便等於掃除了他們的阻礙。當議會開會的時候,大臣們坐立不安,誰也不敢大膽斂財,盡情享受他們的特權。權力遇到障礙,陰謀不易施展,白廳的遊宴上籠罩着不愉快的陰影。國王思緒萬千,王后也惴惴不安。現在議會解散了,所有的不安與拘束隨之消失,往日的浮華又重新呈現。宮廷沒有想到,當他們一味追求眼前利益的同時,也在幫助本國政治進行一場變革。</b>
<b>人民卻不這樣認爲,在他們看來,解散議會是一個經過深謀遠慮的計劃,有人想要毀掉上下議院。下議院剛剛解散,漢普頓宮、白廳,凡是國王巡幸之處,天主教徒、宣教士及其信徒、陰謀家以及尋歡作樂的人們,都在爲他們的勝利彈冠相慶。與此同時,在倫敦塔裏,在倫敦市及外省的重要監獄裏,監禁着許多公共權利的守護者。議會原是神聖不可侵犯且言論行動自由的地方,這些人卻因此被彈劾[ 被捕的議員是:登齊爾·霍利斯、邁爾斯·霍巴特、約翰·埃利奧特、佩特·海曼、約翰·塞爾登、威廉·科裏登、沃爾特·朗、威廉·斯特勞德和本傑明·瓦倫丁。——《國家審判》。</b>
<b>]。他們要求享受議員特權,取保釋放,法官們卻遲疑地不知該如何答覆。1629年9月,國王與法官們互通信息,犯人們的要求被全部拒絕。他們受審時勇氣不減,大多數不肯承認自己犯罪或有任何錯誤,也不肯交付罰款,他們寧願坐牢。</b>
<b>當國王迫害議員的時候,羣衆的憤怒與日俱增,並毫不掩飾地公開表現出來。儘管議會失敗被迫解散,但它的精神仍然存在,議會領導人仍堅持在全國的審判官面前努力。受到指控的議員們堅決不屈,這使人民更加鬥志昂揚。人民常看見犯人從倫敦塔到威斯敏斯特,受審完又從威斯敏斯特回到倫敦塔,人民的高呼和祈禱一路陪伴着他們。法官們流露出焦急的態度,這使人民得到一線希望;但也有人認爲毫無希望。羣衆如同在戰場上一樣,一會兒看到希望,一會兒又感到害怕。</b>
<b>大審判終於結束了。有幾個議員因爲害怕或者受到誘惑而支付了罰款,奉命遠離首都、歸隱田園,以遮掩他們的軟弱。其餘節操高尚的人則堅持到底,始終不肯屈服。他們被囚禁在監牢深處。人民看不見他們的面容,聽不到他們聲音;他們也看不見、聽不見人民。掌權者發現再沒有公開的反對,就以爲自己大獲全勝,人民一敗塗地,不可能東山再起了。1629年4月11日,查理急忙同法蘭西訂立和約;1630年11月5日,又同西班牙訂立和約。他終於擺脫內外交困的局面了。</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