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王世充不必憂慮,因爲竇建德肯定要出手。道理很簡單——脣亡齒寒。洛陽是竇建德的南面屏障,一旦被唐朝掃平,李世民的兵鋒就會直指河北,所以竇建德絕不會坐視王世充的滅亡。
當王世充派他的侄子——代王王琬——和朝臣長孫安世驚慌失措地跑來求救時,竇建德立刻舉行了廷議,夏朝的中書侍郎劉彬隨即對時局作了一番完整而透徹的分析。他說:“天下大亂,唐朝據關西,鄭朝據河南,夏朝據河北,共成鼎足之勢。而今唐軍泰山壓頂一般進攻鄭國,從秋天到冬天,唐的兵力與日俱增,而鄭的土地則每天都在縮小;唐強鄭弱,必然不會支撐太久,一旦鄭國滅亡,夏朝也難以單獨存在。而今之計,不如把以前的仇恨和憤怒暫時放在一邊,出兵相救;夏軍攻唐軍之背,鄭軍攻唐軍之腹,定可大破唐軍。唐軍敗退後,再靜觀其變,若鄭國可滅則一併滅之,合兩國之兵,乘唐軍師老兵疲,進而奪取天下!”
竇建德完全同意劉彬的分析,隨後一邊遣使向王世充許諾出兵救援,一邊派遣禮部侍郎李大師前往唐營,勸李世民罷兵,解除洛陽之圍。可李世民當即扣留了李大師,對竇建德的建議根本不予理睬。
至此,唐朝與鄭、夏兩個割據政權的中原大決戰已經不可避免。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正月,鄭朝梁州(今河南睢縣)總管程嘉降唐;二十六日,唐將陳正通攻克梁城(今河南汝州市)。
差不多在這個時候,李世民爲了發揮唐軍騎兵野戰的特長,特別遴選了最驍勇的騎兵一千餘人,組成了一支精銳中的精銳——玄甲軍。軍中將士全部身穿黑衣黑甲,分成左右兩隊,命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翟長孫分任左右統領。每次出戰,李世民本人也披掛黑甲,親自指揮。在隨後的多次戰役中,李世民率玄甲軍衝鋒陷陣,所向披靡,令王世充和他的軍隊聞風喪膽。
這一年正月底,屈突通和竇軌率部巡視各軍的營壘陣地,途中忽然遭遇王世充。唐軍猝不及防,差點被鄭軍殲滅。李世民聞訊,親率玄甲軍前往救援,大破王世充,生擒其騎兵將領葛彥璋,斬殺並俘虜了六千餘人。
二月初,由於洛陽被圍日久,糧食短缺,駐軍虎牢的王世充長子王玄應率數千人押運糧草救濟洛陽。李世民探知情報,命將領李君羨出兵狙擊。王玄應倉促應戰,被李君羨擊潰,糧草全部落入唐軍手中,王玄應隻身逃回洛陽。
李世民覺得對洛陽發動總攻的時機已經成熟,遂遣宇文士及回朝請命。李淵批准了李世民的請求,並對宇文士及說:“回去稟告你們秦王,奪取洛陽是爲了早日結束戰爭。克城之日,宮城中的乘輿法物、圖籍器械,凡不是私人物品的,由他收存保管,其餘子女玉帛,全部犒賞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