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至此,南方最大的一支割據政權,立國五年的蕭梁王朝被徹底平定。李淵大喜過望,隨即擢升李孝恭爲荊州總管,封李靖爲永康縣公、上柱國,命他們進一步經略嶺南。
蕭銑被執送長安,李淵歷數其罪。蕭銑一臉從容地說:“隋失其鹿,英雄競逐,銑無天命,故至於此。如果這也是一種罪,那我甘願受死!”武德四年冬天,一個北風呼嘯的午後,蕭銑慷慨赴死,在長安鬧市被斬,時年三十九歲。
在隋末唐初的亂世羣雄中,蕭銑並不是一個傑出的英雄和帝王,他的能力或許遠遠比不上其他人。
論執政能力和個人魅力,他比不上竇建德;論軍事能力,他比不過李密和王世充;論強悍勇武,他甚至連劉武周、薛舉等人都比不上……尤其是在王朝即將覆滅的時刻,蕭銑在政治和軍事上的無所作爲,更加讓人感覺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平庸帝王。
然而,有所作爲又如何呢?
即便蕭銑率領江陵軍民與唐軍血戰到底,但他除了把江陵變成第二個洛陽之外,除了像王世充那樣製造出一座餓殍遍野的人間地獄之外,又能如何呢?他能挽回王朝覆滅的命運嗎?
顯然不能。
他也許會多撐一些日子,但敗亡的結局絕對無可挽回。
既然如此,那麼蕭銑在最後時刻的表現就不僅令人同情,而且令人感佩。身爲帝王,在王朝覆滅前夕考慮的並不是如何保全自己的權力和生命,而是如何避免滿朝文武和治下百姓遭到屠戮和劫掠。這樣一個帝王即使在他的世界裏失去了所有,也仍然會在血腥灰暗的史冊中留下一抹亮色——一抹與人性和良知有關的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