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劉邦的“穿孔遊戲” (第3/4頁)
宗承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劉邦擔心的是,這些讀書人所制定的禮儀制度,又會像過去那樣煩瑣難行。爲了打消劉邦心中的顧慮,叔孫通說:“五帝有不同的樂禮,三王有不同禮節。禮,就是按照當時的世事人情給人們制定出節制或修飾的法則。所以從夏、殷、週三代的禮節有所沿襲、刪減和增加的情況看就可以明白這一點,就是說不同朝代的禮節是不相重複的。”
叔孫通是個異常清醒之人,他對於權力體系建設有着一套更爲實用的理論。他來自秦朝,對於秦王朝的敗亡也有着更爲直觀的感受。從這個角度出發,叔孫通的觀點無疑是歷史文化層面上的一大進步。
於是漢高祖劉邦將制定朝儀的任務就交給了叔孫通,劉邦只定了一個調子:可試爲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者爲之。意思就是說,你定的這個朝儀,不能過於繁瑣,要易學易掌握。
等到叔孫通的朝儀制定好了之後,先是召集了魯地幾十個讀書人,連同孫叔通的弟子一百多人在野外牽繩索、樹茅草,將新近制定的禮法練習了一個多月。直到孫叔通覺得已經差不多了,於是上報漢高祖劉邦。劉邦在檢閱過後,覺得這種形式大於內容的繁文縟節給足了皇家面子,很能體現皇家的威嚴,臣子的恭順。他用四個字對叔孫通所做的工作給予了積極的評價:吾能爲之。這一套,我可以做得來。
對於叔孫通而言,自己的心血沒有白費。爲了給叔孫通捧場,劉邦命令羣臣都要學習這個新朝儀。只有學習了新朝儀,纔有資格到朝堂之上來和我這個皇帝見面,不然繼續回頭學,直到學會爲止。
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陰曆十月,在原來秦離宮興樂宮基礎上改建而成的西漢第一座正規宮殿—長樂宮建成,之後爲朝廷所在。當年,諸侯和大臣們進行了十月朝拜歲首的禮節:天亮之前,謁者主持典禮,指導所有人員按次序進入殿內,廷中排列着戰車、騎兵、步兵和侍衛官員,佩帶兵器,豎立旗幟,然後傳令“快步走”。殿下郎中夾階而站,每階上都有數百人。叔孫通制定的這套易知易行的朝儀制度在長樂宮正式實施。我們可以想象得到,這套朝儀制度讓那些平日裏不拘小節、咋咋呼呼的文武大臣們收斂了許多,一個個按尊卑秩序喝酒說話,向劉邦行跪拜之禮,沒有敢失禮者。功臣列侯、衆將軍和軍官按次序排列在西,面向東;文官從丞相以下排列在東,面向西。大行設置九個儐相,從上向下傳令。這時皇帝乘坐輦車出房,衆官員舉着旗幟傳呼警戒,帶領諸侯王以下到六百石的官員按次序朝拜皇帝。這些官員沒有不震恐肅敬的。等到典禮完畢,又舉行正式宴會。凡陪坐殿上的官員都俯伏着,低垂着頭,按官位高低次序起立給皇上敬酒祝酒。酒過三巡,掌管賓客的謁者宣佈“宴會結束”。御史嚴格執行紀律,把個別不遵照儀式的帶走治罪。在整個朝會過程中和宴會上,沒有人敢大笑大叫對皇上失禮的。
不試不知道,朝儀真奇妙。劉邦龍顏大悅道:“老子今天才體會到當皇帝的尊貴。”喜不自禁。
把皇帝伺候高興了,大家也就有好日子過了。劉邦拜叔孫通爲太常,並賜金五百斤。叔孫通的弟子也都紛紛被賜官。他們非常高興地說:“叔孫老師真是聖人啊,知道皇帝最重視的事情。”後來,孫叔通在劉邦的授權下,又撰寫了《漢儀十二篇》、《漢禮度》、《律令傍章十八篇》等儀法法令方面的專著,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適合當時需要的禮儀制度,並用它們來整理朝綱,一時之間,朝廷上下,秩序井然。而後世的禮儀制度,也是從這時開始得以定型並延續變化下來的。
通過制定漢代禮制,叔孫通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也爲儒家最終被奉爲正統思想鋪平了道路。
叔孫通又乘機進言:諸儒生跟我這麼久了,朝儀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而是大家集體智慧的結晶,應該也給他們封官。可見叔孫通雖然是十足的儒生卻並不迂腐,懂得做人做事的進退。於是高祖劉邦將一百多名儒生全部封爲郎官。劉邦的做法不僅使人想起中國歷史上的另一個草根皇帝朱元璋,朱元璋認爲:“禮立而上下之分定,分定而名正,名正則天下治矣。”也就是說,訂立了禮儀,人們身份等級之間的差別和他們的名分就都確定了,這樣國家不長治久安也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