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劉邦的“穿孔遊戲” (第4/4頁)
宗承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懂得見風使舵的叔孫通,隨着時局的變化而不斷改變着自己的行爲方式,但始終沒有改變的是他骨子裏的儒家信念和自己對於權力的熱衷。孫叔通是見縫插針,趁機將儒家的禮制等級思想滲透在禮儀培訓裏,在大臣們三跪九叩的同時,漢帝的威嚴,等級的體制,悄悄樹立起來,而儒家思想的精髓之一,正名,也隨之樹立起來。叔孫通是個務實之人,也很低調。通過制定朝儀規範了權力秩序,得到了劉邦的高度信任。也正因爲他的努力,爲後來的儒生集團在權力結構中爭取到更大的利益空間。叔孫通一炮打響之後,儒生們的膽子也就更大了。他們發現孔子當年周遊列國努力尋找的權力魔杖和政治理想正向他們這些儒家後生們靠近,他們的時代就要到來。這個發現,讓儒生們再也無法平心靜氣地做學問,陸賈就是他們的其中一個代表。
陸賈和漢高祖劉邦有一次非常有意思的對話,我們都知道劉邦是個沒多少文化的市井之徒,讀書不是他的愛好。陸賈有事沒事喜歡在漢高祖面前唸叨《詩》、《書》,聽得劉邦的耳朵都生出繭子了,有一天劉邦實在聽得煩不勝煩,就指着陸生的鼻子吼道:“老子騎在馬上得了天下,要《詩》、《書》何用?”
陸賈並沒有迴避劉邦提出的質疑,他也用同樣的語氣回覆了一句:“騎在馬上得天下,難道就可以騎在馬上治天下嗎?況且湯武當年用武力奪取天下,卻以文治守護天下。文武兼濟,纔是國家長治久安之策。過去吳王夫差、智伯就是因爲武力太盛而亡國;秦王朝也是如此。假如過去秦國在吞併天下以後,實行仁義之治,效法先聖,陛下又怎麼能得到今天的江山社稷?”這句話顯然是在教育劉邦,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這樣就會犯秦國當年犯下的錯誤,離亡國之日也就不遠了。
劉邦還算是一個好學生,教育之下面有慚色道:“希望你能爲我寫出秦之所以失天下,我之所以得天下,以及歷代國家興亡的原因。”劉邦這麼做是爲了將來少走彎路,避免大漢王朝重蹈覆轍。
陸賈簡單地向劉邦提供了一些治國方略,一共寫了十二篇,每奏爲一篇。劉邦看了以後非常滿意,稱讚陸賈講得好。隨着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知識分子從此正式走上了權力舞臺的中央地帶。這時候在國家權力系統內部儒家已經漸漸佔據了上風,儒家的理論優勢和政治優勢在叔孫通、陸賈、賈誼等儒家知識分子的“權力穿孔”之下,已經成爲權力集團推崇的一門顯學。到了漢武帝時期更是達到了巔峯,一代雄主身邊環繞的都是孔老夫子的衣鉢傳人。意氣風發的漢武帝將獨尊儒術的方針與正式權力相互嵌接,以此規劃着自己的權力藍圖。
叔孫通幫助劉邦解決了朝儀問題,使草根皇帝真正嚐到了做皇帝的滋味;陸賈將秦國奉行的那一套戰時體制全盤否決,打通了皇家權力的通道,使得漢王朝的權力運作有了自己的體系;賈誼將德政、教化滲透進正式權力系統,極大地緩和了權力集團和民間的矛盾;董仲舒倡導儒家士風,對規範官僚集團的權力行爲起到了很好的輻射作用。
當一切都走向正軌的時候,我們再回過頭來看叔孫通當初的良苦用心,真可謂善莫大焉。作爲皇帝,想要他的子民和子孫們就如一個個工具,每天機械地做着同樣的事情,整個帝國也如一臺機器一樣不出意外地運轉,以贏得家天下的萬世相傳。
儒家後生們就這樣搖身一變成爲權力集團的核心人物,官家意圖的具體執行者。禮成了全社會的行爲規範,儒家的思想和觀念也由此深入每個家庭和每個社會組織,成爲人人遵奉的信條。
孔老夫子的弟子們也慢慢按照他們自身的願望在改造現實,改變着中國歷史的格局。皇帝與臣子之間,在禮儀上皇帝的地位日見其隆,而臣子的地位日見其卑。歷代帝王嘴上說着揚崇儒家,骨子裏卻篤信法家。爲了與臣子們保持適當的距離,他們更傾向於將自己的真實面目隱藏於重重的迷霧之中,不讓人輕易識破。大多數臣子也很配合君王的行動,大家一窩蜂“捧臭腳”地起鬨“尊王”。在庶民的眼裏,皇帝越來越神,到了韓愈竟然喊出:“臣罪當誅兮天王聖明”的時候,大家也就再不敢隨便說話了,專制制度下催生出的帝王之尊就此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