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清者的“稀缺資源假定” (第2/15頁)
宗承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讓人難免會想起以前的香港黑幫片。經常會有這樣一組鏡頭:一個黑幫老大,把一把槍或者砍刀塞到一個人手裏讓他去幹掉一個被打得毫無反抗能力的人,這個人一般是他的手下或者即將成爲手下的,而且一定很正派。
這樣做的目的想必大家都知道,你和我們一起殺了這個人,你就是同謀了,就是集團中的人了,就不用擔心你出賣我們了。整個甘肅官場,這時候就產生了這種“齊黑”效應。置身其中想將自己抽身而出?幾乎是不可能的。你不和大家一起玩,不遵循遊戲規則,怎麼能放心你啊?你不和我們站在一起,就是不上路不識時務,升遷了提拔了只有靠邊站。
要黑大家一起黑,在那樣的生存環境裏,誰都別指望做“白烏鴉”。這就是我在這裏杜撰出的“齊黑”效應。在長達7年的時間裏向朝廷謊報全省連年大旱是一項高風險的行爲,如果不是全體官員關上門來集體配合,玩了一出“齊黑”效應,一般情況下是很容易被揭穿的。要做到“齊黑”,那就必須要將每一個官員都拖下水變成共犯,很多時候,還要把好人硬生生逼成壞人。
這場特大貪污案件的首犯,不是別人,正是乾隆皇帝曾十分倚重的封疆大吏王亶望。
王亶望是山西臨汾人,自舉人捐納知縣,累任知縣、知府。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調任甘肅布政使,受命專門辦理收捐監糧。
在當時,甘肅可以算得上是全國最窮的省份之一。每年中央戶部都要調撥鉅額款項用於地方購買糧食,以撫卹當地的災民,供應當地滿漢駐軍以及救濟新疆之需。
乾隆二十三年(1774年),政府規定:各州縣存儲米穀,大州縣存一萬石,中州縣儲八千石,小州縣存六千石,全國統一標準。以後又根據實際情況,對局部地區的糧食儲備數額進行調整。像甘肅這樣的窮省,因爲老百姓沒有其他收入,主要就靠兩畝薄田維持自己的生計,如果遇上大災之年,喫飯往往就成了大問題。朝廷令該省大州縣存谷二萬石,中州縣一萬六千石,小州縣一萬二千石。由於區域之間差異性較大,根據不同類型,又制定了不同的標準。
爲節省國庫開支,乾隆二十五年1780年,政府特准甘肅及外省商民可以通過納糧捐納監生,就地解決缺糧之急。讀書人通過考試,取得監生的資格才能做官。但是對於達官顯貴、豪門鉅富來說,通向官家大門的路徑就不止這一條了。比如說他們可以用金錢買到監生的身份,這就叫“捐納監生”。對於有錢人來說,拿錢捐納監生,買個官家的VIP身份,並非難事。
省內外商民跑到甘肅省的地盤上買來監生頭銜後,他們並不要求能夠進京入國子監去讀什麼書。對於買監生頭銜的人來說,他們對讀書也並不感興趣。獲得監生頭銜後,他們已享有與秀才同等的權利,可以直接參加鄉試進入官場,以監生資格加捐職官。因此,捐監一途是當時很多富裕商民子弟進入官場的一條終南捷徑。
爲什麼當時會有那麼多的外地商人會跑到甘肅的地界來“捐納監生”,主要是因爲甘肅開捐的價格要比其他地方低,每名監生只需要麥豆四五十石。當時一石二十八公斤,四五十石相當於一千四百公斤,按照今天的市價也就三千多元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