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海瑞的遮羞布 (第1/14頁)
宗承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萬曆十五年(1587年),大明朝的副部級官員,南京吏部右侍郎海瑞死了。這條消息猶如一道驚雷滾過陰霾沉沉的帝國天空,給這個步履沉重的王朝帶來了稍許的震動,很快就歸於平淡。北京城裏的皇帝和負責人事的官員大大地鬆了一口氣,他們再也不用爲這個道德模範使用問題而傷透腦筋。
對於海瑞臨終前後的情形,史書上有着相當生動的記載:“卒之前三日,兵部送柴薪多耗七錢,猶扣回。”兵部送的柴火多了一些,他如數退回。
“病不藥。”拒醫而死。“無一語及身後事。”既沒有官員例有的遺疏,也沒有一句遺言。海瑞所能做的都做了,難道對於這個世界,他就真的無話可說?
海瑞去世,他的生前摯友,時任僉都御史王用汲到家中探視,看見海瑞房間所用的帷帳都是葛藤皮做的,破損不堪。身上穿的衣服也是補丁套補丁,破得不成樣子,堂堂大明朝的副部級官員居然寒酸到如此地步。海瑞膝下無子,王用汲就承擔起喪葬事宜。他整理海瑞的遺物,“檢篋內僅祿金一十餘兩,綾、紗、葛各一”。
此情此景,讓王用汲淚灑當場,海瑞的後事是他發動同僚裏湊份子辦的。海瑞的死訊傳出,“百姓奔走相告,扶服悲號,若喪慈母”。朝廷派出專員,送海瑞歸葬於家鄉瓊山時,“喪出江上,白冠素衣而送者夾岸,哭而奠者百里不絕。家家繪像祭之”。官員們的感受與百姓還是有很大不同的,作爲體制內的他們無法從海瑞那裏獲取到體制帶給自己的溫暖。海瑞的形象在民間越高大,他們內心的寒意就越深重。海瑞從政二十多年的生活,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矛盾與糾紛。他的人生信條和執着得近乎怪異的個性使他既被人尊重,也被人遺棄。也就是說,他雖然被人仰慕,但沒有人願意主動以他爲榜樣生存於體制內,他的一生體現了一個有教養的讀書人服務於公衆而犧牲自我的精神,但這種精神的實際作用卻極爲有限。
海瑞具備的反傷害能力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海瑞在福建省南平縣當教諭(相當於縣教育局局長兼公辦學校校長)。位卑不敢忘憂國,就是在這一期間,海瑞寫下了《驛傳申文》和《驛傳論》兩篇政論。驛傳相當於今天的地方政府招待所兼郵政局,與教育沒有任何關係,但是海瑞見那些往來的官員及其親友在招待所胡喫海塞,用夫用馬,鉅額招待費地方政府買單,地方政府把壓力又轉嫁給地方百姓。當時全國發生了多起百姓投河上吊事件,都是因爲不堪重負。海瑞寫道,地方官爲了獻媚於人,而使小民投河上吊,這是爲媚人而殺人。
那麼我們來看一看,剛剛從官場起步的海瑞在文章裏傳遞出一個怎樣的信號?他寫道:
—如今福建的官員,和洪武年間相比,不過增加幾個人而已,近日又裁減掉了市舶司的鎮守太監,在驛站流動的人員和洪武年間大致相等。有人整天抱怨說嚴格按太祖的制度辦事,驛站維持不下去,所以天天把制度改來改去,卻從不去認真思考爲什麼洪武年間可以維持,現在就不行!
—他們還說什麼此一時,彼一時,說什麼洪武年間事情少,法律嚴,如今事情多,法律也更寬鬆。事情多,難道朝廷最近有什麼特別的差遣?法律寬鬆,難道朝廷修改了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