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沈萬三的富貴論 (第6/6頁)
宗承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由於國家發放的長期飯票有限,造成官場資源稀缺,官位的稀缺凸顯了封建社會官職的高貴。這種高貴對於大多數謀求當官的人來說,除了光宗耀祖之外,還將升官與發財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於是,時人削尖腦袋往官場裏擠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名利雙收。
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當官”與“發財”往往是緊密相關的。當官不發財,不如回家賣紅薯。
皇帝對官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依賴,而官對皇帝卻是一種權力的索取。
這可以用經濟學來解釋:皇帝們既沒有能力靠一己之力或一家之力來打理江山,又必須找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來統治江山,所以他們就不得不報出一個有誘惑力的市場價格,以便吸引普天下的“職業經理人”。
對於許許多多有理想、有抱負卻又由於各種原因當不上官的人來說,既然“當官”是和“發財”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那麼在當不上官的情況下,直接跑出去“發財”也是一條捷徑。
這樣一來,皇帝就不高興了。都跑去“發財”了,誰給我幹活啊!
皇帝能夠“忽悠”天下人才爲己所用的一個絕招,就是爲廣大讀書人提供取財之“正道”—當官。倘若沒有機會走上當官的“正道”,如果能退而求其次,通過經商來實現自己發財的願望,也不失爲上佳選擇。在從商的路上,從來就不缺乏人才。
帝王們都知道,官商勾結的後果是把“皇傢俬有”變成“官傢俬有”。從本質上講,就是把社會財富從一家之“國有”變成千百家之“官有”。從這個意義上說,封建社會的宮廷之爭也好,官場之爭也好,都可以說是國家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鬥爭。帝國的皇帝們爲了穩固自己的“天下”,一面堅決讓有錢的商人沒有社會地位,一面又想法子抄沒官員的家產。這也是“天子”們的政治智慧。
根據歷史學家黃仁宇的觀點,中國封建社會由於沒有一套準確的數字化管理,皇帝往往不知道老百姓被壓榨的承受力究竟有多大。所以一方面揮霍無度;另一方面逼迫各級官府強徵暴斂,那些手握公權力的官員則藉機巧取豪奪,變本加厲。官府最簡單、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想辦法從掠奪商家入手,因爲喫大戶的交易成本低,且不容易引起民變。於是,商業的發展總是受到週期性的政治打擊,無法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