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宗承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二十年前,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里我讀到了黃仁宇先生的《萬曆十五年》。說句實話,那次閱讀體驗並沒有給我帶來愉悅,直讀得磕磕絆絆,頭暈眼花。也正是那次閱讀,嚴重挫傷了我對於歷史書籍的閱讀積極性。因爲當時剛剛走出校園不久,對於歷史知識的認知,還停留在教科書上那些沒心沒肺的文字。書沒有讀透就只好暫時放下,誰知道這一放就放了十餘年。等到我再度拾起這本書的時候,人已經過了不惑之年。隨着年齡的增長,才發現,曾經讓自己迷戀的那些歷史幻象或者真相,在閱讀和寫作的過程中已經不具有吸引力了。歷史的真實度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了,唯有人心的真實才是打開那扇大門的鑰匙。
誠如黃仁宇先生在《萬曆十五年》的開頭所說:“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發生了若干爲歷史學家所易於忽視的事件。”一年尚且如此,更不要說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又有多少真相值得我們去追根溯源。黃仁宇先生讓我懂得了,歷史原來是可以這樣寫的,也是可以這樣讀的。歷史是人的歷史,並不是幾個概念、幾個觀點堆砌起來的歷史。近年來,我在閱讀的過程中,將大量的時間用於分析和解構中國歷史上各大利益集團的生存競爭與博弈規律,這本書也不例外,我再一次將目光鎖定在了明朝的官場上。
明朝有將近三百年的歷史,從它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征討殺伐開始,到亡國皇帝崇禎上吊結束。其中的每個局都是這段漫長曆史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官場遊戲貫穿始終,無休無止。看不見盡頭的君臣博弈,就像是一場一個人對付百人千人的車輪大戰。在朱元璋平定天下之前,他聽說自己的對手張士誠住在深宮裏養尊處優,疏於政事,就曾發過一通感慨。這個來自社會最底層的草根皇帝說:“我諸事無不經心,法不輕恕,尚且有人瞞我。張九四士誠終歲不出門,不理政事,豈不着人瞞!”言下之意,是說老子天天像防賊一樣防着這些官員,還是被當成冤大頭忽悠。
這句話爲三百年的帝國官場奠定了一個基調,皇帝與官員的權力博弈成爲明王朝的主旋律。朱元璋掃平四方,他在自己的帝國佈置了無所不在的特務網絡,用鐵血手段來處罰貪官污吏。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發現,不斷地處罰,不斷地屠殺。然而,這局棋似乎總也沒個了結。朱元璋說:“我想清除貪官污吏,奈何早上殺了晚上又有犯的。今後犯贓的,不分輕重都殺了!”朱元璋大量誅殺官員的根本目的並不是真的要淨化帝國官場生態,而是爲自己的繼任者“拔刺”。這種目標上的差異,就決定了明朝的權力博弈不可能達到真正“撥亂反正”的效果。
草根階層出身的朱元璋創建了大明帝國,創業的艱辛是其他權貴出身的皇帝所不能體會的。也正因爲如此,他對這份家業的繼承和延續有着更爲謹慎的佈局。他殺戮開國功臣,廢除丞相,讓諸藩王離京,明令禁止後宮和太監干政等。皇權的專制,被他運用到了極致,也正因爲如此,明朝纔會成爲中國兩千年帝王政治和官場權力博弈的集大成者。可是大明王朝這部政權機器,並沒有按照開國者所設定的軌跡往前發展。明朝真正完全控制朝政的皇帝只有洪武、永樂兩代。儘管這列帝國列車一再跑偏,可它卻能夠保持不脫軌,延續276年國祚,這讓人實在難以理解。仔細分析起來,從一開始朱元璋所佈下的局,已經爲後來的文官鬥權、閹黨亂國埋下了伏筆,而每一個局都是帝國權力鏈條上的重要一環,環環相扣,直到最後,將帝國和他的末代皇帝崇禎扣成了一道死亡結。
宗承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