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換湯不換藥的新時代 (第3/16頁)
宗承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造反是一項高風險,但同時也是高收益的活動。對於任何一個皇帝來說,要讓自己的江山千秋萬世傳下去,就要慎重考慮功臣造反問題。在搞不清楚誰將會造反的時候,每一位功臣都有可能成爲皇帝懷疑的對象。其實這是一種有缺陷的邏輯,因爲這一完全靠帝王內心推測來完成的命題,對於功臣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
新朝剛立,朱元璋任命了兩位丞相,分別是左丞相李善長和右丞相徐達。左、右丞相無異於早期明教中的左、右護法,一文一武。李善長是安徽定遠人,他和胡惟庸是小同鄉,和朱元璋是大同鄉。而徐達和朱元璋是小同鄉,都是安徽鳳陽人。從年齡上看,李善長比朱元璋整整大了二十一歲,應該不算是同輩中人。
李善長並非沒有文化的草根階層。史料記載“少讀書,有智計,習法家言,策事多中”。他是一個讀書人,並且是一個修習過法家思想,深謀遠略的知識分子。李善長與傳統意義上的儒生有着很大的不同,愛“習法家言”的人往往是那些權力世界裏的實用主義者。他們認爲儒家信奉的那一套“爲政以德”過於溫良恭儉讓,不足以爲政治國。
從某種意義上說,李善長與朱元璋有着某種相似之處。朱元璋後來推行的那一套攝魂奪魄的鐵血政策與法家“以暴抗暴”的統治理念如出一轍。
當朱元璋還是吳王的時候,李善長便出任了他的右相國。在相國這個位置上,李善長幹得頗有起色,也充分展現了他能裁善斷的相才,可謂大明開國的首功之臣。在王朝更替、皇權易主的大時代背景下,很多像李善長這樣的實用主義者,他們每天醒來思考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能夠在這亂世之中掘得人生的第一桶金。當第一桶金到手的時候,他們會幻想着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權力王國。
雖然是文人士子,可他們並無濟世情懷。畢竟苟且於亂世,生存纔是第一位。儒家推崇的導君於正、匡扶社稷的人文理想,在他們的思想中所佔的比重是極少的,在他們看來那是不切實際的夢想主義。
帝國建立之初,與元朝相比,政出中書的權力表象依然存在。對於赤手空拳起家奪得政權的朱元璋來說,他的權力慾望比任何人都要強烈,他將處理朝政視爲自己的責任,也是他擁有大明天下以後的一種人生樂趣。這種樂趣是權力帶來的,歸根結底還是從這種權力遊戲中得到的滿足。
如果能夠將帝國朝政一把抓在自己的手裏,那是一件多麼讓人過癮的事。可“奏事不許隔越中書”的制度卻使他無法和手下的各級官僚進行有效快捷的溝通。就算宰相們對他唯命是從,可是制度的鴻溝擺在那裏,想要跨越也不容易。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宰相們是不願意去勞駕皇帝的。在他們看來,自己舉手之間就能擺平的事,再轉手交給皇帝,實在是多此一舉。如果遇上勤政的皇帝倒也無妨;如果遇上貪圖享樂的慵懶之君,他們這麼做就很容易惹禍上身。
這是宰相的想法,朱元璋卻不是這麼想的。在他看來,宰相們分明是在鑽制度的空子,故意架空他這個至高無上的皇帝,瓜分皇權。
明朝立國之初,中央權力機構設有三大席位,分別是:中書省、大都督府和御史臺。正如朱元璋所說:“國家新立,唯三大府總天下之事。中書政之本,都督府掌軍旅,御史臺糾察百司。朝廷紀綱盡繫於此。”他還說道:“中書省是國家法度之根本,朝廷百官都要遵從,凡朝廷命令都由中書下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