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換湯不換藥的新時代 (第4/16頁)
宗承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中書省總領帝國政務,大都督府分管軍事,御史臺則負責監督檢察,三大機構的領導者要同時對皇帝負責。從帝國政治制度的表面看來,政治、軍事和紀檢部門各負其責,但是在實際的工作當中,大都督府和御史臺都要受到中書省的掣肘和節制。
作爲中書省的最高行政長官,李善長和徐達這兩個左、右丞相官居正一品,與中書省平行的大都督府和御史臺的最高長官是大都督和左、右御史大夫,他們都是從一品。所以從品級上來看,大都督和御史大夫比宰相要矮上半個頭。左、右丞相讓中書省的權力體系實現了兩條腿走路,但右丞相徐達作爲一員武將,長年領兵在外,追討遁入草原沙漠的北元勢力。這樣一來,中書省大權獨攬的就只有李善長一個人了。
如此一來,中書省就成了左丞相李善長的一言堂。李善長跟隨朱元璋多年,既有高超的行政才能,又深得皇帝的信任,於是在他身邊逐漸形成了一個以他爲首的功臣集團。集團成員分佈於帝國權力機構的各個部門,把持着政府的行政運作。
即使李善長是個有品有行的政治完人,可在面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局面時,估計也會在某個時刻被手中的權力衝昏頭腦。更何況他本就不是一個品行端正的人,明史說他“外寬和,內多忌刻”。只要有官員稍微侵犯他的權益,就會被他安個罪名奪去官職。朱元璋將宰相的權力交給這樣一個小心眼兒的傢伙,那麼黨同伐異的權力格局是無論如何也擺脫不了的。
李善長出身淮西,對於淮西集團的內部人士百般庇護。在李善長身居高位時期,他所重用的官員基本上都是同鄉之人。如此一來,在帝國的權力系統中,除了中書省的權力過重,還會形成一個盤根錯節的淮人朋黨。戰爭年代,掌權者需要鄉人抱團相助,可等到江山坐穩,官僚集團的抱團只會削弱皇權。在這一點上,朱元璋有着清醒的認識。因爲清醒,所以才讓他無法容忍。
洪武四年(1371年),湯和、傅友德平定蜀地,天下已定。雖然還有一些敵對的小股勢力在邊境上打游擊,雖然擴廓帖木兒領着北元騎兵還在和帝國的右丞相徐達纏鬥不休,雖然梁王還在雲南試圖做最後的掙扎。但是遼闊的中原地帶已經成爲明朝的天下,平滅或者驅趕四方邊境之敵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如果沒有什麼石破天驚的突發事件,大明王朝的版圖格局基本上也就塵埃落定了。這時候的朱元璋已經在悄然轉換着自己的角色,由一名軍事統帥向帝國領袖轉型。他開始着手改革沿襲於元朝的一攬子朝廷制度,在諸多的改革方案中,首要的問題就是宰相制度的存與廢。
中書省的存在對於朱元璋而言是皇權專制道路上的第一大障礙,皇帝要大權獨攬,勢必要降低宰相的權力。要觸及宰相制度,就不得不從帝國的權力體系中生生撕開一道缺口,否則的話就會師出無名。
制度的缺口往往存在於人,而人的缺口又往往發乎於人性。要廢除一項制度,首先要廢除制度內的人。朱元璋在這一點上也是有所顧慮的:一是將現任宰相拉下馬,能否廢除現行制度;二是廢除此項制度,能否堵住天下流言。
現實容不得他繼續猶豫。如果我們把一個新皇帝視爲進京趕考的舉人,那麼朱元璋對於自己的這份答卷顯然是胸有成竹的。這難免會讓我們聯想起六百年後的1949年的春天,中國革命勝利在即,中共中央向北平進發。毛澤東在離開西柏坡時說過這樣一句話:“退回來就失敗了,我們絕不能當李自成。我們一定要考個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