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換湯不換藥的新時代 (第5/16頁)
宗承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朱家的江山雖然最後亡在李自成的手上,可李自成卻沒有能力開創一個屬於李家的新王朝。對於權力運行的規則體系,朱元璋在登上皇位的那一刻,肯定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對於朱元璋來說,李善長並不僅僅是個普通的臣子。在長期的反元鬥爭中,朱元璋同李善長建立起來的情誼並不比徐達等將領少,對這個大他二十歲的長者,朱元璋的心裏更多的是敬重與感激。時過境遷,隨着各自身份的變化,這份感激也滋生出了更爲複雜的情緒。
洪武初年,在即帝位、冊封皇后、立太子等一系列的帝國大事件中,李善長都充當着大禮使的重要角色。朱元璋甚至還讓李善長擔任了太子朱標的太子太師,等於是將帝國的未來也交到了李善長的手中。沒有十足的信任,朱元璋是不會這麼去做的。
當然君臣之間的這份信任並非一朝一夕培養起來的,當年朱元璋羽翼未豐,寄身於郭子興麾下。有一次,郭子興聽信身邊人的挑撥,揚言要奪回朱元璋的兵權,更要將李善長調到自己身邊效命。
李善長聽到消息後,第一時間跑到朱元璋面前表忠心,說到動情之處,居然涕淚滿面。這讓朱元璋大受感動,從此愈發器重。對於朱元璋來說,李善長是一個亦臣亦師的人物。只要李善長沒有犯下謀逆這樣不可饒恕的罪行,朱元璋實在找不出一個與他撕破臉皮的理由。
建國之初,朱元璋並沒有想過要清理李善長、徐達這些開國功臣。從他對功臣的封賞來看,他還是願意與這些革命戰友共同分享勝利果實的。當然我們也可以將其理解爲,朱元璋對付功臣的條件尚未成熟。一是統一大業尚未圓滿,還需要功臣們盡心竭力;二是朱元璋和諸臣一路走來,如果說連一絲情分都沒有,也是不合常理的。
洪武初年,明朝權力系統的實權派人物大多都是朱元璋的同鄉,也就是所謂的“淮西勳貴”。他們和朱元璋同飲淮水,操着同一地區的方言,有的甚至是他兒時一起討飯放牛的窮哥們兒,比如寫信拉他入夥的湯和。
也正是由於地方勢力的抱團,才幫助朱元璋從民間社會的最底層一步一步走向了權力的巔峯。在這裏,權力結構中的“地緣效應”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即在創業階段凝聚了人心。
在帝國的整個創業過程中,“淮西集團”個體之間結成了以同鄉、師生、親友爲紐帶的龐而雜的人際網絡。這個網絡在明朝初年的官場上同樣表現出了驚人的凝聚力、戰鬥力和影響力。
中國的熟人社會講究的是差序格局,何爲差序格局?用社會學家費孝通老先生的話說,就好像我們把一塊石子丟在水面上,水面會形成一圈圈向外放射的波紋,而每一個人都是自己圈子的中心。在差序格局中,社會關係是逐漸從一個一個人向外輻射出去的,是私人聯繫的累積和增加,而社會範圍也正是由一根根私人聯繫發展起來的網絡。
一個時代的權力系統扯出來的私人網絡越多,那麼它所分離出來的子系統也就越多,這個時代的權力私有化也就會越發嚴重。盤根錯節的關係網絡等於把權力結構進行一系列的重組和再分配,它的目的指向性就一個,那就是把正式權力資源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產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