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權力的正室與偏房之爭 (第5/9頁)
宗承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汪廣洋越是縮頭不爭,胡惟庸就越是步步緊逼。洪武四年,劉基和李善長一前一後告老還鄉,一對冤家就這樣雙雙離開了朝廷。在中書省昏暗的燈光下,就剩下了汪廣洋和胡惟庸朝夕相對。朱元璋實在忍受不了汪廣洋的碌碌無爲,讓他壓制楊憲,他反而被趕出京師;讓他主持政務,他又拱手將權力讓給胡惟庸。
洪武六年(1373年)正月,朱元璋以“無所建白”的理由罷免了汪廣洋右丞相的職務,並將其打發去了遙遠的廣東行省當參政。轉而讓胡惟庸以中書左丞的職務把中書省的工作全都名正言順地接了過去。
汪廣洋以爲真正離開權力中心,就可以落得逍遙自在。但是朱元璋並不這麼想,沒過多久又將其召回京城,讓他做了左御史大夫。讓汪廣洋這樣性情懦弱之人當監察部門的負責人,對於急於攬權的胡惟庸來說是再好不過的事。汪廣洋在左御史大夫任上和他以前在中書省時一樣,一無建樹,絲毫沒有影響到胡惟庸的相權。
且說汪廣洋被派往廣東後沒過多久,胡惟庸與李善長的關係又遞進了一步。在兩人的包辦之下,胡惟庸的侄女與李善長的侄子結爲了夫妻。如此一來,胡、李二人就變成了間接的兒女親家。有了這層親戚關係,胡惟庸儼然已成爲李善長在朝堂上的代言人,支使起李善長的舊部也是得心應手。
大概也是因爲這層姻親關係,胡惟庸和朱元璋的關係也更加密切了。這一年的七月,胡惟庸升爲中書右丞相,實至名歸地主持中書省的政務。此時的中書省,自從李善長退休以後,左丞相的位置一直空缺着。徐達雖然一直兼着右丞相的頭銜,但是他爲人謹慎,加上常年帶兵在外,政務方面也是隻佔位置不問事。如此一來,右丞相胡惟庸就變成了真正的獨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死了楊憲,走了汪廣洋,又和李善長結爲親家,胡惟庸的風頭無人可及。隨着權勢的增大,胡惟庸漸漸忘乎所以,對於膽敢挑戰他權威的人是一個也不放過。胡惟庸第一個要對付的人,就是已經退休在家的劉基。這時候已經預感到山雨欲來的劉基,隱居山中,不再過問朝政,每天以喝酒下棋爲樂,絕口不提自己的功勞。
劉基想要逃避現實,但是嚴酷的政治鬥爭旋渦仍將他捲入其中。胡惟庸上位之後,聽聞劉基曾經在皇帝面前說過他的壞話,說他不具備當丞相的資格,心裏便對劉基十分怨恨。當日,朱元璋和劉基君臣私下論相本來是極爲機密的,卻不知爲何走漏了風聲。
等到胡惟庸案發後,纔有人想到可能是朱元璋派檢校故意放出的風聲。別說劉基本就是淮西集團的死對頭,單就此次論相而言,就足以使胡惟庸與劉基之間心生仇隙。在丞相的人選問題上,劉基出於公心勸導朱元璋不要撤換李善長:“善長勳舊,能調和諸將。”(李善長是開國元勳,能調和各路將領。)
朱元璋說:“是數欲害君,君乃爲之地耶?吾行相君矣。”(他多次找機會要害你,你還爲他講好話,如此高風亮節,我要任命你爲丞相。)
劉基深知在淮西集團當權的情況下,自己就很難在朝廷施展手腳,堅決辭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