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朱元璋埋下的一枚重磅炸彈 (第1/7頁)
宗承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胡惟庸雖然死了,可是李善長依然活在世上。帝國權力中樞的大部分官員還是李善長在任時的老部下,他們面對胡惟庸已死、皇帝對他們日益不滿的現實,只能回到李善長的羽翼之下,以尋求庇護。
這種做法在朱元璋看來,就成了官員們結黨營私和圖謀不軌的雙重罪責。朱元璋明白,自己要想實現皇帝權力的最大化,就要想辦法分化官僚集團,各個擊破,千萬不能再讓他們形成抱團之勢。
李善長的存在讓那些文官功臣集團心有所屬,這是朱元璋最爲不安的地方。
對於朱元璋來說,淮西集團雖然因胡惟庸之死受到了重創,但是隻要他們的帶頭大哥李善長還活着,淮西勳貴集團就一天不會消失。事實也的確如此,外廷的大部分政府部門都由這個集團的人把持。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成立了大理寺和都察院,和刑部一起並稱三法司。刑部掌天下刑名,都察院糾察,大理寺駁正,形成了大明朝廷正常的司法程序。但三法司的人也多是文官集團的人,朱元璋覺得實在靠不住。最讓朱元璋信任的人,莫過於身邊那些檢校。
檢校從建立之初就爲朱元璋一手掌控,爲朱元璋奪權、彈壓官員立下過汗馬功勞。檢校只是個職務名稱,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官僚機構。雖然檢校有偵查權,卻不能扣押人犯和判罪量刑。要想讓檢校發揮更大的作用,就必須賦予他們更多的權力。如果將檢校併入外廷文官系統的三法司,只會讓他們拘束於國家法律和程序,無法做到任意妄爲。
朱元璋要找到清洗大臣的理由,其實很好找,就兩個字——謀反。和誰謀反呢?和胡惟庸。要向天下人證明一個死人謀反並非多麼難的事,死人是不會開口說話的。朝堂上的淮西集團的官員,面對栽贓於死人這件事,他們也有口莫辯。
朱元璋要的就是他們有口莫辯。不辯就等於默認,默認就意味着他們都是胡惟庸的同黨,一個也不能少。
洪武十八年1385年起,早已塵埃落定的胡惟庸案再生波瀾,犯罪性質也從當初曖昧不清的“擅權枉法”變成十惡不赦之首的“圖謀造反”。從洪武十八年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在短短的五年時間裏,被胡惟庸案牽扯進去的功臣有一公、二十侯,其中連坐、死罪、黥面、流放的有數萬人之多,朝中文臣幾乎爲之一空。
樹欲靜而風不止,這個案子流出的最後一滴血,正是李善長的血。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春天,註定又是一個不平常的季節。虐殺的陰雲在天空幾度徘徊和猶疑,最終還是決然地降落到李善長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