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一大案的正面與側面 (第1/12頁)
宗承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隨着元朝勢力一路向北敗退,天下大局逐漸趨於穩定。朱元璋認爲削奪中書省宰相職權的時機已經到來,該到他動手的時候了。當然促使他動手的,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日漸嚴峻的形勢。新朝建制,那些手握重權的開國功臣們也開始嘗試着將自己的權力觸角伸向不該去的地方,這讓朱元璋無法忍受。
朱元璋決定出手,而且準備出重拳。他將目標直接指向相權,他要藉此機會將那些分散在丞相手中的權力奪回來,對帝國的權力系統進行重新佈局。這時候,廢除中書省已經箭在弦上。
奪回相權,就意味着要動一動那些功高蓋主的開國功勳,這是一件讓朱元璋很頭痛的事,也是開國君主遇到的最大難題。那些在帝國第一輪權力分配中撈到實惠的大臣,想要讓他們吐出已經喫到嘴裏的食物,並不是容易的事。要知道,廢除行使了千年的政權制度和官僚制度,也不符合儒家提倡的倫理道德的要求。皇帝要想坐穩自己的江山,就不能跳出倫理政治的遊戲規則隨心所欲。
但對於朱元璋來說,不容易的事並不代表做不到。他在內心做出了一個假設,如果這些大臣犯下了國法難容的重罪,那麼皇帝不就有可能對當下的權力配置做出調整了嗎?雖然說,德厚不足以止亂,威勢卻可以禁暴。對於古代官家集團而言,如果沒有暴力強制機制的約束,只是單純地以儒治國,想要使龐大的國家機器運轉自如,也是難以想象的事。
古代封建治者一邊高舉旗幟宣揚天人合一,天人感應,君權神授;一邊又要求權力集團所代表的國家機器適當考慮老百姓的願望和要求,按照社會普遍公認的倫理道德原則活動。一句話說透了,就是要上應天意,下如民願。
從表面上看,國家機器是在上天與民衆之間搞倫理調和,實質上是在統治階層和廣大民衆之間搞利益調和。上層統治力量要努力爲自己所實施的行爲尋求一個合適的藉口,披上一件讓大多數人無可爭辯、無話可說的倫理外衣。
從政治運作和倫理觀念這兩個角度來講,朱元璋要從幾位大臣手中收回政治、軍事、財政等大權,就必須採取一種合適而有效的策略。既要讓天下人覺得這事幹得順乎天意民心,又能夠順理成章地奪回大臣們手中握着的重權,爲自己的後世子孫執掌天下權柄掃清障礙。
正面:天降祥瑞引發的血案
洪武十年(1377年)六月,朱元璋出席了一次廷臣們召開的御前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朱元璋當着胡惟庸爲首的帝國領導班子成員的面說了這樣一段話:“凡是政治清明的朝廷,都是上下相通,耳目相連;凡是昏暗的朝廷,都是上下隔絕,聰明內蔽。國家能否大治,其實和這點有很大的關係。我經常擔心下情不能上達,因此不能知道治政的得失,所以要廣開言路,以求直言。”
這樣的政治腔調在新任中書左丞相胡惟庸的耳朵聽來,不過是朱元璋在爲自己撈取一個開國皇帝應有的政治形象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