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一大案的正面與側面 (第2/12頁)
宗承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爲了應對這種局面,朱元璋專門設立了一個官署來處理所有的行政要件,這就是通政司。顧名思義,“通政”一詞取自政治清明、上下相通之義。朱元璋第一次命令御史們巡行全帝國的地方政府。這樣做是爲了促進地方的下情得以上達。
通政使司的橫空出世向世人傳遞出這樣一個信號:朱元璋準備爲帝國的權力系統動一場大手術,一場要命的大手術。通政使司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機構呢?朱元璋爲什麼會在這上面花心思呢?通政使司的主要職能就是每天將朝臣們的奏章進行收納整理,然後呈報於皇帝,讓“實封直達御前”,然後再轉交於相關職能部門來分別予以處理。
明朝建國初期,一切都是摸着石頭過河,很多制度是參考元制而來的。大臣們所呈報的奏章要先經過中書省,其中三分之二的奏章由中書省直接處理,然後按照宰相批註的意見分別發往吏、戶、禮、兵、刑、工六部以及大都督府和御史臺等職能部門。如果奏章涉及軍政大事,宰相當不了家,那麼就要轉呈朱元璋最後拍板定奪。
當時的情況下,帝國官員的所有奏章都不能插上翅膀飛過中書省這一級,直接擺在皇帝的案頭。在宰相們看來,帝國官員的奏章是需要分門別類、區別對待的。哪些內容能夠讓皇帝過目,哪些內容不能讓皇帝看見,這些並不取決於朱元璋本人的好惡,而是由中書省來決定,也就是由宰相來決定。
作爲宰相來說,這是他最樂於享受的一項政治福利;可對作爲皇帝的朱元璋來說,這也是他權力空間內最不能容忍的一處軟肋。通政使司的成立,顯然是朱元璋破解權力困境所揮出的一記重拳。胡惟庸內心有了危機感,他意識到自己以後所邁出的每一步都會異常艱難,都處於皇帝的監控之下。
通政使司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就是一個奪權的部門,奪的不是別人的權力,而是宰相的權力。制度雖然發生了變化,但是多年來形成的權力程序還在舊有的軌道上運行。帝國的權力系統中雖然出現了一個通政使司,但是宰相制度並沒有馬上消失。通政使司收上來的奏章還是要送達中書省,由丞相胡惟庸做最後的決斷。
朱元璋要想知道朝臣們的奏章都寫了些什麼內容,最終還得依靠檢校們收集的情報。檢校在無形之中就成了皇帝安插在中書省的內線,除了監視中書省的權力大鱷們,還要替皇帝掌握朝臣們所上書的奏章內容,免得皇帝當這個冤大頭。
通政使司在最初成立的時候並沒有在權力系統內擔當更多的職責,不過是充當了一個權力偏房的角色,作爲中書省的祕書處仍然存在於帝國的權力體系中。
朱元璋當然不能容忍這種狀況長期存在,他在洪武十一年1378年的一次會議上,當着六部官員的面說:“皇帝深居宮中,能夠知曉萬里之外的事,這主要是因爲他兼聽廣覽,瞭解民情。胡元之世,政令都出自於中書省,大小事務都要先報中書,然後才奏聞給皇帝,元朝又多昏君,才導致民情不通,以至於天下大亂。我要引以爲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