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誰纔是真正的王牌 (第1/7頁)
宗承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如果說建文帝此時最大的心病是什麼,“削藩”之事應該排在第一位。在他還是皇儲的時候,就對虎視眈眈的藩王叔叔們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擔憂。他曾經就此事請教過英明神武的朱元璋,可朱元璋卻在這個難題面前顯得束手無策。對付別人,朱元璋有的是手段和辦法,可對待自己的子孫,他也會優柔寡斷。
祖孫倆就這個問題交流了看法,並說了一些諸如“以德懷之,以禮制之”這樣務虛的話,最後達成了共識,那就是在沒有選擇餘地的情況下,可以痛下殺手,削地削藩,以兵討之。
如果真像朱元璋所預測的那樣,自己的子孫走到兵戈相向的那一步,那麼他當初封王封地之舉,就屬於自尋煩惱了。朱元璋早就在他的接班人的屁股底下埋了炸藥,朱允炆不幸當了那個引爆者。也就是說,削藩並不是建文帝擅作主張,也不是朱棣後來所指責的違背“祖制”。
朱元璋沒有料到的是,暴風雨會來得如此之快,如此迅猛。對於這一點,作爲當事人的建文帝比誰都清楚。正因爲他始終無法擺脫來自內心的恐懼,纔會覺得削藩是一件非要完成不可的大事。不但要做,而且要短、平、快地做好。年輕的書生在一幫老書生的裹挾下義無反顧地走上了削藩之路,儒家理想主義的大旗還沒有在帝國的上空樹起,他們就已經上路了。
一切都表明,建文帝連一分鐘都等不了。兩大劍術高手過招,講究的是穩、準、狠,最忌諱的是心浮氣躁。而建文帝既不穩,更談不上準,狠也欠缺火候。有時候我們會做出這樣的假設,假如沒有黃子澄、齊泰、方孝孺這“三駕馬車”,結果會不會不一樣。但歷史是鐵板釘釘的,容不得半點兒馬後炮。
如果有更多的路可以選擇,朱允炆還是會走上這樣一條路。這和他的人生際遇以及書生性格有着很大的關係。朱允炆生於宮廷,長於宮廷,就像現在的大學生出了家門進校門,出了校門就參加工作。這樣的人理論知識豐富,但會與社會脫節,實踐經驗接近於零。
朱允炆曾經在朱元璋的晚年有過一段見習理政的時光,但是對於擔任帝國的一把手來說,那樣短暫的實習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
朱允炆是一個書生氣十足的青年,一點兒也不像他那位精明、殘暴的祖父,他繼承了父親溫文爾雅和好學善思的脾性。如果他不是生在皇家,不過是芸芸衆生中的一個好人。正因爲他是一個好人,朱元璋走得很安心,他認爲朱允炆會按照自己的意願將大明王朝帶向一個巔峯。不過,年輕的皇帝毫無政治經驗,也缺乏成熟政治家所需要的堅定不移的意志、自信心和決斷力。
朱允炆對如何消除諸藩對中央權力的威脅充滿了猶豫和疑惑,因此他在登上皇位的第一時間,就開始尋找自己的政治夥伴。
生在帝王家是一個人的幸運,也是一個人的悲劇。朱允炆是個書生,內心的敏感要比一般人來得強烈,正因爲強烈,所以也更加痛苦。當他走下朝堂,捧起一本書,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的時候,會不會有一種如釋重負之感?政治場上波譎雲詭,隱藏着無數兇險與殺機。他不幸加入了這場政治的輪盤賭,可他不知道政治是萬分兇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