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致命的“多米諾骨牌” (第5/9頁)
宗承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四天以後,燕王朱棣龍袍加身,年號“永樂”,是爲中國歷史上聲名顯赫的明成祖。朱棣在大臣們的屢次“勸進”中才半推半就着即位。歷來篡位者的好戲都離不開這一橋段,朱棣自然也免不了。既然自己是領兵打進京師才做了皇帝,要擺脫篡奪之嫌疑,堵住天下臣民的議論,首先要做的是否定前朝的合法性。
坐上了帝位的朱棣沒有給建文帝應有的諡號,甚至不承認建文的年號,將建文四年改稱洪武三十五年,表示他這個帝位不是從建文帝那裏繼承來的,而是直接繼承自洪武皇帝朱元璋。他甚至還暗示,老皇帝在世之日,就很喜歡他,曾和大臣商議易儲一事,想讓他燕王取代皇孫承續大統,考慮到秦、晉二王在世,且比他年長,這才作罷。
其次是改出身。皇位繼承,講究嫡長之分。爲了讓自己的得位顯得合法,他將建文帝時代所修的《太祖實錄》修改了兩次,稱自己是太祖高皇帝的原配馬皇后所生,與懿文太子朱標及秦、晉二王同母。因他的這幾個兄長已經亡故,諸王中自己居長,所以從倫序上說,入續大統是理所當然。修《永樂實錄》時,更是直接把“高皇帝生五子”寫了進去。但後來修《明史》者不知是疏忽大意還是有意爲之,在好幾處都透露出朱棣並非嫡出。
他要將人們大腦中關於建文朝的一切記憶徹底洗去,於是建文時期的政府檔案被大量銷燬,宮廷檔案和皇帝起居錄等被塗寫和修改,一切記載這一政變的私家記述和文獻都被禁止。事實情形就像後世歷史學家所說:“建文一朝之政治,其真實記載,已爲永樂時毀滅無遺……成祖以爲罪則罪之,既篡之後,誰與抗辯?”
在皇帝授意下,經一班文臣的遮掩粉飾,正統的官方歷史對這場政變如是敘述:洪武三十五年六月請注意年代的表述方式,靖難的軍隊打到了南京金川門外,“建文君欲出迎,左右悉散,唯內侍數人而已,乃嘆曰:‘我何面目相見耶!’遂闔宮自焚。”稱“建文君”而不稱“建文帝”,暗示他不是合法的皇位繼承人,又說他因無臉見人,慚愧而自殺,御用史家的春秋筆法昭然若揭。在他們的筆下,“今上”的姿態則要高得多。他摒棄前嫌,即命太監前往援救,施救不及,太監只好把“建文君”屍體從火中找出來,報告燕王,燕王哭着說:“果然如此癡呆?我來是爲了幫助你做好皇帝,你竟渾然不覺,走上了絕路!”
這假惺惺的眼淚能騙世人一時,血的事實卻任誰也掩飾不了。對以武力奪取帝位的朱棣而言,當務之急是繼續用“槍桿子”來鞏固其政權,鐵血的政權也只有用鐵血來捍衛。城破後,建文帝的幾個弟弟無一倖免。小兒子圭甫,當時只有兩歲,朱棣派人把他幽禁到安徽鳳陽老家,直到三世以後明英宗時,這個廢皇子才重新得見天日。那時他已五十有七,智力水平卻像個孩子一樣,連大街上的牛馬都分不清楚。此是後話不提。
隨即而來的是一場清除“建文奸黨”的大規模血腥屠殺,朱棣要通過這種恐怖恫嚇來堵住異見者的嘴。燕軍一入南京城,就“大索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五十餘人,榜其姓名曰奸臣”,對他們展開了毫不手軟的屠殺。這些人多遭滅族抄家,株連甚廣,人稱“瓜蔓抄”。
南京陷落時,齊泰正出外募兵。爲了不被認出,他就把騎着的白馬用墨塗黑。馬跑得大汗淋漓,塗上去的墨汁被汗沖掉,露出白色。有人認出了他的馬,大聲呼叫:“這是齊尚書的馬!”於是被燕兵逮住,押往京城處斬,他的從兄弟敬宗等皆坐死,叔時永、陽彥等謫戍,才六歲的兒子免死爲奴。黃子澄還想圖謀起事,被人告發抓住後,朱棣親自審問,不屈,被磔死。族人無論年少年長全都問斬,姻親全都發配戍邊。
而最爲酷烈的,莫過於方孝孺的“夷十族”。朱棣兵發北平時,姚廣孝特地以方孝孺爲託。他對朱棣說,南京城破之日,方孝孺一定不肯降服,不管如何千萬別殺他,“殺孝孺,天下讀書種子絕矣”。朱棣答應了他。
起草新皇登基的詔書對一個文臣來說可是至高的榮譽,朱棣認爲,方孝孺設有理由,也不應該拒絕這樣的美差。朱棣派了方孝孺的兩個學生廖鏞、廖銘去獄中勸說,結果惹得方孝孺破口大罵:“虧你們跟我學了這麼多年,連最基本的道義和是非都不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