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與狼共舞的日子 (第5/8頁)
宗承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高拱在帝國權力核心層中的威信還是很高的,大臣們也都唯他馬首是瞻。所有的人都睜大眼睛,期盼着帝國的權力系統能出現張、高二人同心同德、共赴時艱的美妙場景。
高拱和張居正曾經有過一段甜蜜的時光,而且曾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們都爲彼此能夠成爲朋友感到欣慰和自豪。官場需要朋友,需要那種真正能夠拋去利害算計的朋友。
高拱和張居正雖然是朋友,但卻是兩種不同類型的人。無論是性格還是人品,都是完全不同的。高拱比張居正整整大了十二歲,通過科舉登第進入仕途也早六年。在論資排輩的官場上,高拱應該算是張居正的前輩。
帝國的文官都是靠着科舉制度邁入仕途。明朝開國初期,朱元璋推行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其本意就是爲了加強對文官集團的控制。但這種制度一旦付諸實施,實際上控制所有文人的命運也就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爲帝國的人才選拔權仍然掌握在文官們的手中。皇帝其實是很想將這種選拔權抓過來的,比如說殿試就是由皇帝親自主持。殿試的舉行意在告訴天下文人,只有皇帝纔是真正決定他們命運的主宰。
在殿試結束公佈考試結果的時候,被錄取的三等舉子前面一律冠以一個“賜”字,分別爲“賜進士及第”“賜進士出身”和“賜同進士出身”。然而殿試畢竟只是一個形式。在參加殿試之前,還有禮部官員主持的會試。凡通過會試者一律參加殿試並一律保證通過,皇帝只是偶然更改一下名次。而要取得會試的資格,則必須通過由文官主持的各省鄉試。而鄉試資格的獲得,則是通過府縣的考試而成爲秀才。
在這層層的考試選拔中,主考文官對士子的政治命運無疑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說,他們實際上取代了皇帝,操持着人才選拔的大權。在應考者心中,除了對主考者心懷感激而結成師生聯盟之外,他們還有一個觀念,即認爲自己獲得邁向政壇的通行證,完全憑的是自己的運氣和才學。換句話說,科考的成功者認爲他們獲得仕途的通行證,並不應當感激皇帝,而應歸功於個人的努力。在帝國科場上流行着這樣一句話:“一緣二命三風水,四積陰功五讀書。”讀書都被放到了最後一位,所以更談不上對皇帝這位殿試主持者的感激之情了。
正因爲科考如此直接地影響着知識階層的政治命運,而科考的通過又完全憑藉個人的才學和運氣,這樣,知識階層在步入仕途以後,自然就認爲有資格控制部分權力。而科舉這種選拔政治人才的方式,又爲從知識階層中產生的文官集團攫取權力提供了便利。
那些知識分子在科舉考試的道路上,必然要結成各式各樣的關係。考官與考生之間形成的師生關係,考生與考生之間形成的“同年”(同年及第)或“同鄉”(同鄉考生)關係,同姓考生之間結成的同宗關係,等等。這些關係的形成,無疑會爲帝國文官集團鞏固和擴大自身政治實力提供保障。
高拱非常欣賞這個小老弟。在工作接觸過程中,高拱如此評價張居正:“年少聰明,孜孜向學。”對於如此好學之人,高拱將自己在官場積累的經驗傾囊相授。用高拱的話說,他和張居正的關係“在乎師友之間”。直到徐階將高拱排擠出內閣,下野回老家賦閒,兩個人還書信往來不斷。顯然,高拱並沒有因爲張居正作爲好朋友沒替他說情而產生怨氣。不久高拱復出,全面主持內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