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連環三案”將帝國逼進死衚衕 (第1/10頁)
宗承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萬曆皇帝的長期怠政,使得帝國上下呈現出一片黑暗的末世景象。帝國權力系統內黨爭不斷,紫禁城內亂象叢生。
在朱由校成長時期,他的父親朱常洛已經被冊立爲皇太子。“國本之爭”雖然漸漸趨於緩和,但是由此引發的政治後遺症依然如厚重的烏雲密佈在帝國的天空。在立嗣之爭中,大多數帝國官員乃至社會輿論都站在了東林黨所提倡的傳統禮法這一邊,與萬曆皇帝對着幹。但也有那麼一撥兒人,希望通過支持萬曆皇帝來撈取政治資本。
其中也有一些居於高位的中間派人士,他們並不希望看到君臣反目,不希望帝國的權力系統被拖向崩盤的邊緣。但他們又無力改變兩黨對立的局面,於是只好在博弈雙方之間扮演着和稀泥的角色。那些固本清源,專門同皇帝和高級官僚作對的東林黨人常常自命爲“正人”或者“清流”,而那些阿附皇帝、輔臣的人則被稱爲“邪佞”。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國本之爭”中,“正”“邪”兩大政治派別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不論是國家大事,還是雞毛蒜皮的小事,雙方都會臺上桌面纏鬥不休,朝堂上下烏煙瘴氣。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四,帝國皇城內發生了一件大案,一位男子擅自闖入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慶宮暴力襲擊太子,史稱“梃擊案”。每每讀史至此,我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爲什麼入宮行刺不攜帶刀具或者暗器?一個身手平常之人拎着一根木棒就想襲擊太子,難道他只是爲了嚇唬太子,而不是爲了將其置於死地?
當時巡視皇城的御史劉廷元經過一番初審,拿出初步意見:罪犯叫張差,薊州井兒峪人。察其行跡似乎有瘋癲症狀,而仔細看他的容貌實乃狡猾之人,請交給刑部嚴加審訊。這些平日裏巡查皇城的官員並不具備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更何況這個案子還牽連到皇太子朱常洛。
劉廷元非常聰明,他將整個案件梳理了一遍,將犯罪嫌疑人的情況做了初步判斷。一個流竄進京的農民,竟然去襲擊帝國的少主人,他知道這個案子一定有着巨大的隱情,已經不是他所能承擔的了,所以他只好將這個皮球踢給了最高司法機關——刑部。
劉廷元不愧是一位長期在皇城辦差的老練官員,他在上報的調查材料裏留下了一個進退可守的伏筆:張差雖然行事瘋癲,但是看上去是個狡猾之人。對於這樣一個行事瘋癲、內心狡猾之徒,案情的發展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可大可小。
劉廷元和當時的大部分帝國官員都清楚,這個案子已經遠遠超出了普通刑事案的範疇。由於“國本之爭”的慣性使然,案情既然涉及太子,就會被那些文官炒作成一項嚴重的政治案件。隨着案情的發展,這樣的政治案件已經超出了一個低級別官員的掌控範疇。
這個案件剛剛發生,就引發了帝國官員對於政治方面的諸多聯想。萬曆皇帝喜歡鄭貴妃所生的福王,迫於祖制和羣臣的壓力,不得已立皇長子朱常洛爲皇儲。爲了維護太子的地位,打着維護祖制旗號的東林黨人不斷髮動攻勢,迫使福王朱常洵離開京城,回到自己的封地。爲此,他們不遺餘力地對萬曆皇帝所寵愛的鄭貴妃及其勢力進行攻擊,而且總是要牽扯到其他政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