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宦官橫臥權力之榻的時代 (第10/26頁)
宗承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王振曾經提議朝廷禁止內宮宦官出外“採辦”,以減輕地方農民負擔。在排除異己的同時,他也大行反腐倡廉之風。帝國重臣“三楊”中的楊榮、楊士奇的諸多親信在反貪風暴中落馬,受到查處。
正統十年和十二年,王振兩次在山東、河南地界清查土地,既增加了國家稅收,也讓諸多失去土地的農民能夠安居樂業。在邊防軍備上,王振曾主持“大赦”,赦免了許多因土地兼併而逃亡的官兵,允許他們返回軍隊戴罪立功,使邊關增加了數萬兵員。正統九年(1444年),王振還命戶部撥出專款,幫助陝西、山西兩省因受災而賣兒女的百姓,贖回被賣子女。
被王振陷害的人裏,有于謙、陳敬德、李時逸這樣的帝國忠良,但也不乏奸邪之徒。王振安插於權力系統的大小親信,既有不學無術者,但也有治國的能臣。
王振作爲一名讀過書的儒生,雖然機緣巧合登上了權力的頂峯,可他的骨子裏還或多或少地保留着幾分儒生的氣度。國子監祭酒李時逸因事開罪王振,被判罰戴重枷“罰站”。他的學生石大用知道後上書王振,表示自己願意替老師受罰。王振在瞭解情況後,發出“我還不如一娃娃”的感嘆,當即釋放了李時逸。
大理寺少卿薛瑄本來是王振的老鄉,因爲不肯依附王振,就被王振派人逮入錦衣衛詔獄,準備將其祕密處決。王振家中的老僕人向王振說情,說薛瑄在“蔚州老家”廣有聲譽。王振聞言後感嘆道“是我忘本了”,當即將薛瑄釋放。
正如柏楊先生所言,王振的出現使明帝國走進中國歷史上“第三次宦官專權”的時代。說句公道話,雖然明朝在土木堡之變前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但還遠沒有走到亡國的境地。在王振的攛掇之下,明英宗領着百餘名文武官員和50萬戰鬥力存疑的軍隊就上路了。
這種權力賽道上的“過山車”遊戲終於捅了天大的婁子。王振不但連累帝國皇帝成了蒙古人的俘虜,自己也死在了這場突如其來的動亂中。
明英宗被俘,英宗的護衛將軍樊忠一怒之下將王振斬殺於戰場上。
後來明英宗靠着“奪門之變”推翻景泰帝復辟。當他念及“王老師”的種種好處,居然下詔公祭,爲王振招魂厚葬,並在京城智化寺祭祀王振,在巨匾上親題“精忠”二字,對大太監王振的一生做了總結。
劉瑾:“第二代宦官之王”的一滴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