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魏忠賢:“第三代宦官之王”差一千到一萬 (第4/8頁)
宗承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尚未發跡的幾十年中,他只離開過一次宮門,就這唯一的一次還差點兒要了他的命。那是爲了打秋風而去四川投奔主管西南礦稅的大太監。所謂的“打秋風”就是到地方去撈油水。
懷揣着發財夢上路的魏忠賢,卻經歷了一場噩夢。有人私下裏在大太監那兒說了他的壞話,所以他不但沒能從四川弄到錢,還被關押起來,差一點兒回不了京城。直到後來他在甲字庫(內廷十庫之一,負責收貯各省進貢給皇帝的地方特產。)謀得了一個差事,情況纔有所好轉。因爲管庫是肥差,至少手頭上不會太拮据。
萬曆三十幾年,他在朋友魏朝的幫助下進入太子的東宮當差,算是脫離了宦官的最底層。太子有一房並不得寵的妾侍王才人,魏忠賢就是爲這位王才人管理伙食,當時稱爲“辦膳”。王才人爲太子生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就是後來繼承皇位的天啓皇帝。
如果說進入東宮是改變魏忠賢人生命運的第一步,那麼有幸伺候未來的小皇帝則是他實現華麗轉型的最關鍵的一步。但在當時,這最爲關鍵的一步還只是一個未知數。萬曆皇帝長期以來並不喜歡這位太子,太子的地位始終不太穩固。
太子尚且如此,太子的兒子就更不用說了,前途更加兇險莫測。何況宮中的龍子龍孫極易夭折,誰也說不準自己侍候的小孩兒將來能不能修成正果。
處在這種環境中的魏忠賢當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加上他自小沒讀過書,不識字,入宮以後因爲年紀太大也沒能進內書堂(閹童入學讀書的學校),因此這時的魏忠賢並沒有太大的野心。此時的魏忠賢只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到萬曆末年,魏忠賢已經過了“知天命”的年齡,並沒有發達的跡象,執掌朝綱就更是不可想象了。
天啓皇帝即位時已經十六歲,在當時已經算是成年人了,不便再與自己的乳母共處。泰昌元年(1620年)冬天,客氏被安排住進了乾西二所。這次遷居活動搞得既隆重又熱烈,皇帝給足了面子,“親臨爲之移居,升座飲宴”。
雖然遷居他處,明熹宗的日常生活還是離不開客氏的安排。這種不正常的情況傳到宮廷外,難免引起朝中官員的非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