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扣押大院君的事情,清政府做得很成功。既明確了責任之所在,又顯示了宗主權。不過,出兵枉尋裏和利泰裏是否有必要,值得探討。即使作爲一種威嚇,也似乎有些過火。軍官渴望打仗,打仗是晉升的好機會,所以,也許是不得已而爲之吧。
身爲天主教徒的外交官馬建忠並不反對威嚇的作戰方式。清廷派到朝鮮的將領,除了吳長慶的幾個幕僚,絕大多數是軍官。就是幕僚中,也有像袁世凱那樣明顯地帶有軍人素質的人。
晉升之機!抱着最強烈的意願,處心積慮地鑽營的就是袁世凱。
“那個黃口小兒太鋒芒外露了!”黃仕林帶着明顯不愉快的神情說道。在吳長慶軍中,黃仕林是職業軍人中資格最老的一個,任記名提督,兩年後吳長慶歿世,他繼承慶軍。中日戰爭時爲旅順守將,扮演重要角色。
在一個經驗豐富的職業軍人看來,袁世凱的阿諛作風過分刺眼。即使不是什麼急事,袁世凱也騎着馬四處奔走。
“這傢伙總想出風頭。”
黃仕林看了一眼騎在馬上的袁世凱,撇撇嘴說。有時,甚至吐口唾沫,呸他一下。也許正像他說的那樣,袁世凱爲了出風頭,到處鑽營。不過,對於總司令官來說,這卻是個非常得力的人。吳長慶近來已感到身體不適,動輒疲勞,自然就喜歡用勤快的部下。如此一來,當然會委以重任。
袁世凱的舉動,朝鮮當局也看得很清楚。而且,他這時還是個無官職的幕僚,最易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