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以少數民族而統治中國的清政權,當然害怕人數衆多的漢族的團結,甚至對於相互扶助的宗教性團體,也神經過敏。因此,人們在結社時,不管什麼目的,都必須謹慎從事。所有的結社,都是祕密之中進行的。這種保密性質本身就容易產生各種猜測,再加上結社者又有意造出一些傳說掩人耳目,於是,煞有介事的奇異故事就越來越多。
流傳下來的傳說是真是假姑且不論,總之,天地會是一個包括底層羣衆在內的巨大組織,具有徹底的反政府傾向,這是不容置疑的。各地都有山堂主,也就是當地的首領。
劉永福十七歲時成了孤兒,二十一歲時入天地會的一個山堂。山堂主吳鯤,又名亞終。
劉永福二十一歲時正是咸豐七年(1857年),太平天國還很強大,前一年發生過楊秀清和韋昌輝的內訌,前途已罩上陰影,但清政府還是窮於應付。
太平天國戰爭是洪秀全的“拜上帝會”和天地會相聯合的反清運動。
“拜上帝會”依靠信仰而結合起來,稱得上是一個堅強團結的組織。他們有較高的理想和嚴格的戒律,但人數並不多,若想鬧一個天翻地覆,就必須有足夠的人,於是,同人數衆多的天地會聯合了。天地會的人數倒是不少,但良莠不齊,在組織上和紀律上都不及“拜上帝會”。
天地會有濃厚的道教色彩。道教的祖先在後漢末領導過“太平道”的黃巾暴動。
“太平”一詞是天地會的人們所喜用的,而基督教的“拜上帝會”則喜用“天國”一詞,於是合併雙方之所好,謂之“太平天國”。
在太平天國中,天地會首領在造反初期戰死,所以人數雖多,並非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