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1884年是清光緒十年,甲申年。以黑旗軍爲主力的清軍,在諒山同法軍作戰,取得巨大勝利,而另一方面,法國艦隊對中國海軍給予沉重打擊。
“壬午軍亂”之後,日本在朝鮮駐兵,第二年縮減到二百人。日本虎視眈眈,窺伺着軍事政變的機會。清政府忙於同法國交戰,沒有足夠的力量顧及朝鮮,日本看出這是一個可乘之機。
要搞軍事政變,日本必須團結一批朝鮮權貴,作爲日本的盟友,應時而動。在朝鮮方面,也有一些人爲脫離清廷,想借助日本的力量。這些人稱自己爲“開化黨”或“獨立黨”。
所謂獨立,就是從宗主國清廷獨立出來。與此相反,有一派人則想維持歷來的傳統和秩序,他們被稱爲“事大黨”,即事奉大國的意思。大國,就是指清廷。
獨立黨,只是一個稱謂,並不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因爲想以日本的力量作爲背景,別名自然就叫作“親日派”了。親日派的主要人物有金玉均和樸泳孝等。
事大黨,即親清派,主要人物有閔泳翊、金允植、閔泳穆、趙寧夏等。
金玉均,忠清南道公州人,1851年生。二十二歲時,取得科舉文科的第一名,才華出衆。他是著名政治家、學者樸珪壽的門生。樸珪壽的弟子除金玉均之外,還有樸泳孝、洪英植、徐光範等優秀人才。
金玉均曾派遣奉元寺僧侶李東仁去日本。有關清廷的事情,可以從兩次出使清廷的樸珪壽那裏探聽,但對日本的情況不太瞭解,只有一個模糊的情報,說明治維新以後,日本國勢急劇上升。金玉均很想親自赴日考察,作爲朝鮮將來的參考。但當時的朝鮮,除公事之外,禁止出國。特別是兩班私人出國,更不可能。所以,金玉均讓李東仁作爲代替他的“眼睛”,東渡日本。出國費用由金玉均和樸泳孝負擔,經釜山東本願寺別院的日本僧人奧村圓心斡旋,李東仁悄悄地渡海而去。
李東仁住在東京淺草寺的別院,同福澤諭吉和後藤象二郎進行了接觸。這是1879年的事。轉年,金宏集作爲朝鮮修信使來到日本,而這個正式的使節竟然同祕密出國的李東仁住在同一地方。金宏集主要同清政府駐東京的外交官接觸。中國駐日公使爲何如璋,參贊是詩人黃遵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