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以金玉均爲實質領袖的親日派是激進的開化派,企圖排除外戚閔氏一族,樹立以國王爲中心的政權。他們獲得日本的支持,要實行日本明治維新式的改革。
以金允植、魚允中、金宏集等爲領袖的親清派,可稱爲穩健的開化派,其中包括閔氏一族。他們力求在不改變現狀的情況下走上近代化之路,這不過是如意算盤而已。
兩派都窺視着對方的空隙。親日派有井上角五郎等的應援團做後盾,而親清派後面則有慶軍六營三千人的駐留軍。
“壬午軍亂”兩年後發生的中法戰爭,對於親日派來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慶軍統帥吳長慶這一期間身體違和,凡事消極,而袁世凱的活動則更加引人注目。
張佩綸等甚至主張:“另選能將以代之。”
中法戰爭打響後,清朝軍隊有所調動。近東的防備過於薄弱,李鴻章下令調駐防朝鮮的六營慶軍的半數,即前營、中營、正營三個營,移防金州,實際指揮者爲黃仕林。留在漢城的左營、後營、副營三營,兵力一千五百人,由記名提督吳兆有指揮。
減少了一半兒駐防軍,也就減少了清政府政治影響的一半兒。親日派看清了局勢,竹添公使也活躍起來。朝鮮的形勢風雲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