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吳長慶麾下的三千士兵,在中、法之間局勢日趨緊張時,半數被調防金州,因爲必須固守遼東。吳長慶率兵去金州,餘下的三營交提督吳兆有指揮。移駐金州後不久,吳長慶病逝。
在此之前,北京授予袁世凱一個長長的官銜:總理親慶等營營務處,會辦朝鮮防務。
這就是說,駐防在朝鮮的清軍野戰指揮官是提督吳兆有,而軍隊應如何行動,從政治上的判斷歸二十六歲的袁世凱處理。
“那個黃口小兒……”
日本方面可能意識到,在長幼之序特別嚴格的朝鮮人眼裏,這個二十六歲的中國代表是靠不住的。大概親日派會認爲這樣的黃口小兒很容易對付。
清軍剩下一千五百人了。日軍是二百人,最近就要輪換,換防的官兵到達以後,這二百人才能回國,所以,日軍人數將在換防時增加到四百名。以四百精銳對付一千五百名遲鈍的清軍是不成問題的。
金玉均的軍事政變計劃逐漸具體化。
天長節的第二天,竹添公使拜訪朝鮮外務衙門,交涉貿易問題。正題很快結束,竹添接着談起了世界局勢。
“中國不但財政上山窮水盡,而且,軍隊無紀律,政府無政策,現在是一切空虛、無所作爲。”
總之,他暗示清政府不足爲懼,應當依靠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