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h2>1</h2>
日本公使竹添進一郎自歸國到任職東京帝國大學教授爲止,一直以無任所公使的待遇閒居。在朝鮮的所作所爲是他的大失策,所以他從不談論。
竹添是幕府末期三大文人之一木下韡村的得意門生,據說十八九歲時就代師講課,是當時第一流的漢文高手。幕府末期,他出仕熊本藩。該藩的“萬里號”輪船損壞,需要到中國上海修復,但當時日本閉關鎖國,同中國沒有建立外交關係,不能正式出洋。竹添出主意,裝作遇難,漂流到上海。他被派往上海,是因爲能流暢地書寫漢文。
“萬里號”在上海浦東船塢維修時,竹添曾寫了一首漢詩:
浦東維纜落潮時,
來往帆檣如織絲。
舟子無眠夜相警,
緣江辮髮半偷兒。
太平天國戰爭剛剛平息,上海正處於窮困之中,人心惶惶。“辮髮”指中國人,意思是說有一半兒人是盜賊,夜間不得不防範。
其後,竹添或作爲漢學者,或作爲政府官員,數次到過中國,看到落潮時的中國,那種“半偷兒”的觀念似乎是無法從頭腦中抹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