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容庵弟子記》這部記述袁世凱在朝鮮活動的文獻資料,一開始就稱朝鮮爲“韓”,但是,“韓”這一國號是在中日甲午戰爭之後的1897年才正式改稱的。
袁世凱以“總理”這一莊嚴的頭銜,第三次踏上朝鮮的土地。謁見國王之後,市井間傳開一個奇妙的謠言:“金玉均率領數千兵士,從日本攻過來了,計劃佔據江華島,奪取王位。”
袁世凱從駐日公使徐承祖和日本公使高平小五郎那裏得知金玉均來攻事,純屬子虛烏有,但曾經參與肅清金玉均一派的朝鮮要人們,包括國王,無不戰戰兢兢。
“絕不會有這種事,用不着擔心。當然,也不妨加強海防警戒,派船巡邏,金玉均膽敢來犯,一定要把他活捉歸案。”袁世凱向他們說。
金玉均等人亡命日本,悽慘已極,哪裏還能帶兵反攻朝鮮。
失敗後的金玉均逃到仁川,經井上角五郎等人從中說情,才得以乘船亡命日本。
“甲申政變”的背後有福澤諭吉和後藤象二郎,這是人人知道的事實,而井上角五郎就是他倆的代理人。
福澤諭吉想操縱金玉均一類人物,製造出一個符合日本國家利益的政權。如果失敗,他就轉變方向。福澤諭吉1885年寫有著名的《脫亞論》,文章並不太長,下面一段是結論:
譬如,一村一鎮之住民,櫛比而居,衆人愚蠢粗暴,殘忍無情,即使偶爾有一人家,謹言慎行,注意人事,也將被彼等的醜惡所淹沒。其影響間接阻礙我國外交者,實屬不少,誠爲我日本國之一大不幸也。爲今日謀,我國不可猶豫等待鄰國之開明,爾後共同振興亞洲。毋寧不與爲伍,而與西洋文明諸國共進退。與中國、朝鮮交往之法,亦不宜以鄰國之故,而特別拘於禮數。亟應如歐人之風以處之。親惡友者,不免共惡名。依吾人之見,應謝絕東亞之惡友焉。
這就是所謂“脫亞入歐論”,亦即“入列強論”。“亟應如歐人之風以處之”一句,簡直是帝國主義的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