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1886年2月15日(光緒十二年一月十二日)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批准袁世凱東渡日本。這是因爲日本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提出邀請,在東京同袁世凱會晤。井上馨外相曾希望清政府駐朝鮮負責人瞭解日本,如果不是日本通,就讓他成爲日本通。
李鴻章叮囑道:“似可借釋前嫌,有裨大局。”
李鴻章所說的前嫌,就是指日本對袁世凱的憎惡之感。伊藤認爲通過這次邀請,袁世凱個人同日本的傾軋關係或許能有所好轉。
袁世凱公務繁忙,直到那年五月才終於出訪日本,可惜時間短暫,沒有仔細觀察的餘裕。
當時日本廢除了太政官制(1885年12月),內閣制剛剛起步,首相伊藤博文、外相井上馨、內相山縣有朋、藏相松方正義、陸相大山岩、海相西鄉從道、法相山田顯義、文部相森有禮、農商相谷干城、郵政相榎本武揚。太政大臣三條實美就任內大臣。日本由此從根本上改變了政體而保留了國體,當然免不了幾分混亂,街頭巷尾流傳着黑田清隆對內閣人事安排不滿的說法。一些在獵官運動中失敗的人,當然會有種種怨言。
這時正是鹿鳴館輝煌燦爛的時期,也是日本政府緊縮財政的時期。緊縮財政是爲了擴張軍備。“甲申政變”之際,黑田清隆的強硬論、主戰論,不僅遭到伊藤博文、井上馨的反對,而且遭到軍人山縣有朋的反對,他用純軍事觀點駁斥說:“依靠現有之軍備,不可能同中國長期作戰。”
袁世凱在日本做了短時間的訪問,對於伊藤和黑田對立的真相,並沒有掌握。
黑田清隆的“速戰論”主張是:如果從現在起三年之內,不在朝鮮確立霸權,那麼正在整頓軍備的清廷,會遠遠超過日本的實力。到那時,日本就會失掉時機。他列舉了理由:清政府已經在中法戰爭中覺察到海軍力量的脆弱,向德國訂購兩艘鐵甲艦“鎮遠號”和“定遠號”,全是七千噸級的鉅艦。而日本海軍的最大軍艦也不過三千噸。另外,清政府又購進快速艦“濟遠號”,還要購進“致遠號”“靖遠號”“經遠號”“來遠號”等艦。
“三年之後,日本就不配做中國的對手了。”黑田從表面現象生出迫切感,而伊藤對清政府的內情卻知道得更清楚。
伊藤認爲:再過三年也用不着擔心中國會強起來,因爲中國還在以作詩錄用文官,以射箭任用武官,沒有什麼值得害怕的。西洋人也說:中國還在昏睡,我們所害怕的,是中國覺醒過來。迄今,中國總是睜一睜眼睛就又睡過去。同俄國發生糾紛時,中國清醒過來,架設了電線。但一兩年之後,又睡了過去。中法戰爭後,又醒過來,於是購進“鎮遠號”“定遠號”。近幾年來,太平無事,就又睡過去了。日本可以趁此時機追過中國。假如現在在朝鮮尋釁鬧事,就等於把將要睡去的中國搖醒,促使它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