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年,1887年,朝鮮得以保持穩定狀態。英、俄兩國在阿富汗達成妥協,英國因而失去了繼續佔領巨文島的理由,只好撤出。
這年,袁世凱在朝鮮的主要任務是阻止俄國同朝鮮簽訂陸路通商條約。
反對簽約的根據是中國同俄國的國境問題尚未解決。
同俄國談判東部邊界問題的中國代表仍是吳大瀓。他認爲“從延秋到海洋一線”纔是中國的邊境線。如果中國方面的主張得到承認,那麼,俄國同朝鮮在陸地上就沒有接壤之處。國境不相接,還談什麼“陸路通商”?可見,袁世凱的反對是有道理的。不過,《俄朝陸路通商條約》拖到第二年,由於俄國的堅持,到底通過了。
當然,一個外交官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在這件事情上,與其說袁世凱缺少力量,毋寧說他故意鬆了勁兒。
近來,袁世凱也摸到了李鴻章的脈搏。清廷的軍備,有西太后在,就不得不原地踏步,無法向前。在實力不足的情況下,必須靠外交手段突破難關。
“大敵是日本”,這就是李鴻章的看法。袁世凱還記得,在天津閒談時李鴻章說起過這件事。
當時,袁世凱問道:“爲什麼是日本呢?日本這麼小。”
李鴻章攤了一下雙手,答道:“日本雖小,卻能擰成一股繩,全力以赴。日本要活動,就只有朝鮮這一條路,別無他途。俄國雖大,但與土耳其、阿富汗、中國等國接壤,對朝鮮使不上兩隻手,只能用腳尖。就像用腳尖輕輕地踢一踢似的,沒有多大勁兒。樣子像有勁兒,其實不然,可用來威懾卻最合適。我們要很好地利用。”
最後一句話意味着什麼?當時不十分理解,現在總算清楚了。就是說,打算把俄國當作看門狗,用來抵禦可能全力向朝鮮撲來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