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鴻章把堆在桌上的卷宗分成兩部分,順手翻開最上面的。他要暫時離開天津,必須把要緊事情處理一下。
這時已是光緒十四年(1888年)。
“甲申政變”過去四年了,李鴻章六十六歲。
“歲月不饒人……”他停下整理公文的手,摸了摸額頭,指尖感覺出那裏的皺紋明顯增多了。此刻整理的是前一年的東西,不知爲何,他總覺得自己的人生已到了要收場的時候。爲排除淒涼之感,只有熱衷於工作。
把一年來雜亂的公文披閱一遍,終於發現了一直不曾注意到的一些相互關係,理出了一點兒頭緒。
“朝鮮變得不好對付了,有關朝鮮的事情應當更細緻地考慮。”他自言自語地說。
回想一下去年的一些事情,他終於明白朝鮮政府的手法要比中國更爲細緻、更有條理。
“爲什麼當時沒注意到呢?”李鴻章獨自嘟囔着。
當然,他是有可辯解的。前一年,1887年,對於清政府來說,簡直是臺灣年。經過中法戰爭,臺灣的重要性凸顯起來。置於福建省管轄之下的臺灣,前一年成爲一個省,十月任命了第一任巡撫。也許李鴻章對臺灣過於重視,因而疏忽了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