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德尼等人曾久居中國,對中國的事情瞭解得相當透徹。但是,東亞人心理上的微妙之處。他們仍未掌握。
李鴻章的怒氣遠遠超出他們的想象。
在儒教體制下,教育方面的職位絕不是什麼閒職,而是要職。一個必須懲辦的人反而擔任要職,這大大地損害了清廷的體面。
光緒十六年(1890年)正月十九日,袁世凱向北洋大臣李鴻章報告樸定陽受職之事,文中以“任要秩顯”四個字形容樸定陽的新職務。
袁世凱要求朝鮮政府說明此事,回答是“不過循例而授,並非別有意見”。
袁世凱不答應,要會見國王。國王以患病爲由,不予接見。患病的不只是國王,當事人樸定陽也稱病閉門不出,連趙太妃也病了。太妃生病,國王更有了藉口。但是,長此下去,仍不能解決問題,無奈,國王接見了袁世凱。
“關於樸定陽的問題,殿下聽說了嗎?”見面時,袁世凱直截了當地提出問題。
“聽說過。”朝鮮國王李熙答道,“樸定陽沒有按規矩辦事,這很不好。我也覺得非常遺憾。不過,非懲處不可嗎?”
“那三項附帶條件是殿下批准的,非常明確,可樸定陽到達華盛頓後根本沒打算執行。我爲此多次交涉、敦促,迄今已過兩年,仍不見解決。殿下也曾說過:待樸定陽歸國後,一定給予處分。可是,樸定陽已經被授予都承旨品級,就任副提學要職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