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事已至此,他希望政府派兵,佔領仁川及釜山的海關,以解決問題。
大石公使的這一提案,使日本政府大爲狼狽。單方面出兵佔領海關,是公然違反與清廷締結的中日《天津條約》。從國際上觀察,這種強硬政策會使外國降低對日本的評價。
首相伊藤博文和外相陸奧宗光都駁斥了大石公使的提案。怎樣打破這種僵持局面呢?
這時,前任駐日本公使李經方致函日本政府,以探詢的口氣提議:“朝鮮問題是否由大石公使和袁世凱合力解決?”
他的探詢,可以認爲是李鴻章的意思。
陸奧外相立刻做出反應。1893年4月12日,他給李經方覆信,轉請袁世凱出面調停。同時,向大石公使發出訓令,讓他接受袁世凱的調停。爲此,日本外交部特派參事官松岡鬱之進赴朝鮮。大石公使大概爲此扼腕不已。
大石陪同松岡拜訪袁世凱,鄭重其事地請他出面調停。
後來,事情進展也並不順利。5月2日,日本向朝鮮發出最後通牒,但又提出爲了儘可能避免兩國決裂,行使武力之前留有兩週的猶豫時間。
急於成功的大石,打算越過朝鮮外署和議政府,直接見朝鮮國王,但未能如願以償。恰巧這時陸軍參謀次長川上操六訪問朝鮮。名義上是參謀次長,但參謀總長是皇家殿下,所以川上實際上就是軍事方面的最高負責人,視察旅行時,有伊地知幸介、田村怡與造等年輕的陸軍將領隨行。朝鮮國王不能不接見川上將軍,大石乘此機會,與川上一行人一起進入朝鮮宮廷,當面遞交了“最後通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