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百姓暴動,在朝鮮被稱作“民亂”。
村民遇到差役蠻不講理時,便一起湧向郡廳去告狀。這時需要有呈狀。上面第一個簽名的人叫“狀頭”。這樣的民亂,大都在郡裏處理解決,幾乎沒有橫向聯繫。因爲是直接告狀,提出來的都是些具體事項,一般只限於當地的問題。就是說,是地面上生出來的菜,觸及不到根上。
這裏用了“蠻不講理”一詞,按說並不嚴重。在當時的朝鮮,官吏搞些歪門邪道,以肥私囊,常被視爲理所當然的事。完全沒有貪污瀆職行爲的官吏,怕是難以找到。如果僅是一般的勒索,只當是應該如此,人們也就容忍不究了。至於說到蠻不講理,那就是達到了無法忍受的地步。
朝鮮八道中,西南部的全羅道土地肥沃,素有穀倉之稱。李朝政府任用官員,是門閥主義,所以,權貴出身的人就能當這裏的長官。肥沃地方的長官比其他地方收入多得多。所謂收入,當然不是指從政府領來的薪金,而是從當地勒索的錢財。不論手腕多麼高明,沒有油水的地方是榨不出油水來的。因此,在全羅道,多次爆發民亂或接近爆發狀態。
全羅道的長官——觀察使,名叫李耕植。直接敲詐人民的,是比他再低些的下級官吏,比如道下面的郡守等。他們多是豪門出身,依仗權勢,肆無忌憚地敲詐勒索。即使發生民亂,只要同漢城宮廷有較爲密切的聯繫,就不怕獲罪丟官。這種光天化日之下的大勒索,庶民階層怎能受得了。雖然在全羅道接連不斷地發生民亂,但都是孤立的,缺乏橫向聯繫。1893年末,全羅道的古阜、全州、益山三郡,相繼發生起義。
古阜郡的民亂,是集中了很多矛盾才發生的。
首先,再次徵收“量餘不足米”,激怒了農民。農民用收穫的米穀支付租稅。官員徵稅時,兵卒排列兩旁,巧立“鼠縮”“幹縮”等名目,比規定多收米穀。所謂“鼠縮”,是指徵收後被老鼠損耗;所謂“幹縮”,是指乾燥後重量損耗。把這些損耗估算徵收,每石要多徵四至五斗,即使算上鼠害和乾燥的損耗,也絕對不至於四五成之多,顯然這是官吏們從中揩油勒索。運出時當地差役要剋扣,運輸中押運兵丁要揩油,入庫時庫吏也要抽頭。他們用削尖了的竹筒插進米袋裏,簡便地撈取外快。這些小來小去的勒索還是下級差役們乾的,至於上層官員,那就要幹大一點兒的了。他們成袋成袋地拿走,因此,入到官庫裏的米穀大量缺數。儘管已經多徵收了四五成,仍然要比規定的數量短缺,這就叫“量餘不足米”。
古阜郡守趙秉甲向農民徵收這批“量餘不足米”,實在太不像話了。農民們已經繳納了官吏們侵吞的米,這一回又要交納官吏們侵吞過頭的米,不論多麼溫順的農民,對此也要怒不可遏。
其次,是水利稅。古阜郡北部修建了一條灌溉水渠,全是徵集民夫修建的。竣工之後,趙秉甲卻決定向農民徵收使用稅。爲修渠流過汗水的農民們忍無可忍了。
柴草稅也激怒了農民們。官員說:不能收穫糧食的荒地,總能收割一些作爲燃料用的枯草,要課徵柴草稅。此外,還有一些蠻不講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