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屬淮系軍隊的左寶貴、豐伸阿等人,則擔心會倒黴遭殃。從此,李鴻章所害怕的“軍心渙散”反而因葉志超的任職而表面化了。
李鴻章雖然任命了總司令,卻沒有命令清軍前進。
清政府斷定,戰鬥拖得越長,對自己越有利。過不了多久,就會有外國干涉,最終提出停戰。列強決不歡迎日軍獨佔朝鮮,英國就曾明確表示,清廷的慘敗對它是不利的。清政府的統治能力一旦下降,就會放鬆對新疆和西藏的統治,俄國必將乘虛而入,這對英國統治印度是很大的威脅。
日本政府也覺察到這一點,希望在列強,特別是英國介入之前,取得決定性勝利。
速戰速決,這是日本的戰略方針。哪怕做一次與國力不相適應的努力,哪怕進行大規模的動員,總之,要一舉決定勝敗。
除了已派往朝鮮的第五師團,又增派第三師團。暫時以此爲第一軍,由山縣有朋擔任總司令。當時山縣有朋是樞密院議長,兼任了野戰總司令。他是軍隊的老前輩,威嚴可以壓倒一切,甚至連伊藤博文首相都有些害怕。
前線指揮官獨斷獨行,本國首腦被牽着鼻子走,這對於指導戰爭來說,是最爲難辦的。在山縣有朋出征時,伊藤首相請明治天皇訓示他:“文武相應,周密計議。”天皇特別強調“不要武人獨行”這一點。
葉志超的權威遠遠比不上山縣有朋。